娘 惹 馬六甲的娘惹文化,源於十五世紀馬六甲王朝時期。鄭和船隊停靠此地,閩南商人與本地馬來女子通婚,形成了獨特的峇峇娘惹群體,世代相傳至今。 參觀峇峇娘惹祖屋博物館。穿過會客廳,到“暗室”,此乃年輕女子只能停留之處,僅透過門縫窺見外界。二樓才是繡品陳列處。昔日姑娘相親,男方不見容貌,全憑刺繡判斷。紅木大床四角雕龍畫鳳,床帳繡工精緻如蟻行,這嫁妝比今日鑽戒實在多了。 趣哉,館內有男廁所,有男女共廁,就是沒有女廁所。此乃男尊女卑之明證!導遊言,當年丈夫若不喜某房妻子,即將其貶為家中雜役。這些“降級”女子卻在廚房創造出一道道驚人美饌,大概是還擊之極致。 出館之後沿着鍾樓街步行,尋訪The Baboon House。這家咖啡館延續了娘惹建築精髓,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窄而深的格局源於殖民時期長屋設計,內部設天井通風採光,兼具實用與美感。牆面雕刻吉祥圖案,處處可見中式和馬來式元素融合。這些細節與峇峇娘惹祖屋博物館中的木雕、屏風及天井遙相呼應,彷彿訴說着娘惹文化從傳統延續至今。 按鈴入內,穿過長廊,裡面豁然開朗,斑駁木柱,紅磚地板配藤椅,天井處樹幹綠葉蔓延而上,光影交錯。客人雖多,卻各自低聲交談,恍如回到上世紀的南洋時光。 傍晚至雞場街,尋娘惹美食。融合閩南糕粿技藝的南洋九層糕,椰香層疊;雞粒飯米粒分明;叻沙湯底用椰漿熬製,酸辣適中;沙爹牛肉串肉質鮮嫩,一口咬下,滿口香油卻不膩人。 華燈初上,漫步至紅屋區鄭和文化館,回想五百年前鄭和艦隊的壯闊。夜色中,馬六甲河水映着兩岸燈火,恍如時光之河。河畔酒吧小酌,思量當年閩南商人與馬來女子邂逅,不正是此河見證? 曜 瀾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