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價值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泡泡瑪特就像開了掛一樣,股價節節上升。其中潮玩公仔Labubu就成為了這家企業的搖錢樹,它去年就為泡泡瑪特帶來超過三十億的收入,按目前的勢頭來看,今年保守估計要翻倍了。 作為“七○後”的我,怎麼看這隻公仔也談不上可愛,看樣子好像是一隻兔子,但又有幾顆獠牙。不過獠牙看上去不兇,好像壞笑似的。後來兒子告訴我,這隻不是兔子,是精靈,是泡泡瑪特“精靈兵團”的一員,也是最受歡迎的一員。由衷地說,我不懂得欣賞,但像兒子同輩的“○○後”,特別喜歡,尤其是女孩子,沒有一隻Labubu掛在包包上,就好像沒有走在潮流的尖端。 我特別好奇為甚麼這隻精靈會火起來,它本身就是一隻普通的公仔,甚至說泡泡瑪特也不是把它精心打造出來,拿上手明顯看出量產的痕跡。普通的質量,居然有些限量版能夠炒上成千上萬,甚至拍賣最高價的一隻薄荷色的Labubu居然超過百萬元,實在令我這個大叔覺得非常驚訝。 不過,回心一想,其實不同年代的人也有心頭好,只不過喜好的對象不盡相同而已。比如有些成功人士喜歡追求美酒,成本可能不到一百塊的白酒隨便叫價三數千,而且它還有金融屬性,茅台不曾經是所謂的“硬通貨”嗎?西方的紅酒也有相類似的屬性,不懂品味的人能夠分辨出百塊和百萬級別的紅酒嗎?同樣地,有些成熟的人喜歡品茗,一泡老樹的普洱陳年青茶,價值比黃金還高;一泡牛欄坑肉桂原生態茶,喝一口也要過萬。紅酒和茗茶對於喜歡Labubu的“○○後”來說,它們也值得上那個價嗎? 我沉思着這個問題,其實不同年代的人也許會有自己的追求,公仔、美酒、茗茶、超跑、包包等,其實都是人們心理上的追求,這就是所謂的“心頭好”。每個人都願意為某些能夠提供其情緒價值的東西埋單,只不過“○○後”剛好願意為Labubu埋單而已。 陳志峰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