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茨林圍研借鑑珠北山活化



出席集思會人士合照

鄭劍藝(左)與葉達

茨林圍可供挖掘的社區故事數之不盡

    學者:協商式設計實現微改造



    茨林圍研借鑑珠北山活化



    【澳門日報消息】澳門社區營建促進會、茨林圍居民關注組昨舉行茨林營建集思會,共商茨林圍保育與發展前景。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教授鄭劍藝認為,茨林圍文化肌理獨特,應從小做起,不主張大規模重建,可通過協商式的社區設計實現微改造。



    茨林圍居民關注組召集人葉達建議參考“珠海北山大院重建方案”,並且結合實際環境,讓圍村煥發生機。集思會昨日下午三時半在茨林圍內舉行。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劉藝良,茨林圍居民關注組召集人葉達,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會長黎日隆,澳門社區營建促進會會長梁慶庭、理事長梁竟成、副會長張鵲橋及梁頌衍,本地導演余志雲,各友好社團代表、專家學者等出席,就激活並善用茨林圍的文旅資源各抒己見。

    體現圍里文化

    鄭劍藝作主題發言時,闡述茨林圍的“前世今生”,形容圍內、圍外是一個整體的城市遺產環境和景觀,現存磚瓦屋、鐵皮屋、鐵皮磚瓦混合型屋、抹灰紅磚屋及鋼筋混凝土屋,高度體現澳門的圍里文化魅力。圍內兩段城牆遺址獲妥善保護,助力世遺區域保護。經過多方持續努力,大大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亦不斷增加綠化元素。更重要是全面提升多元社區活力,積極創造多功能的公共空間。

    他建議在圍內打造澳門夯土技術展示區。在茨林圍僅存的夯土城牆旁,利用夯土等原生態環保鄉土材料,進行搭建夯土的地面、竹製的廊架,形成給居民與旅客休憩與健身之用的空間。同時可擺設小桌椅,放置夯土手作的工具材料,與小朋友教育式互動,創造一系列夯土成品應用在社區中。

    設古井展示區

    綜合街坊意見,希望設置古井歷史展示區,部分建築打造成社區共享工具房,近街口的戶外空間可設置成圍村假日市集區,想方設法善用資源。長遠通過深度調查分析,開展宏觀規劃,先易後難。認為“想”永遠是問題,“做”才會有答案。

    談到社區營建最終目標,鄭劍藝有望通過活化茨林圍,達至改善社區生活、促進社區經濟,使該區文化可持續發展。祈願官民合作,不斷挖掘該區乃至周邊地區的歷史文化,有機擴展旅遊路線,共創社區經濟奇跡。

    打造文創小村

    葉達有感而發稱,希望政府跨部門重視世遺外,也多關注茨林圍,適時敲定盤活茨林圍的發展規劃和時間表。茨林圍文化肌理豐富,至今傳承諸多歷史文化故事,文化氛圍不比珠海北山大院遜色,同樣具條件打造文創小村落,引進特色產業,以饗愛好歷史、文化、美食及尋根的一群。

    他近年喜見不少旅客,尤其海內外專家學者及學生等進圍考察,如意大利都靈理工大學師生去年底專程考察茨林圍。科大電影製作專業學生亦組織多人在圍內取景拍攝,藉電影講好茨林圍故事。近期在茨林圍開設首家哪吒文化館後,參觀者絡繹不絕。

    研納片區活化

    在場老街坊皆希望政府務實解決圍內電壓不足等問題,助力完善居民的生活環境。與會者認同茨林圍是一處好地方,可供挖掘的社區故事數之不盡。希望現屆政府作出政策傾斜,創設條件,把茨林圍納入到活化片區計劃中,讓圍村重現生機。



28

鮮花
2

握手
94

雷人
82

路過
14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