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新聞小語)科技賦能保護文化遺產

    科技賦能保護文化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於二○○五年七月十五日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三十一處世界遺產。白馬過隙,今年是“澳門歷史城區”成功申請世遺的第二十年。適逢第四十七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日前在法國巴黎舉行,國家文物局於去年提交的“澳門歷史城區”保護狀況更新報告於會議獲委員會決議通過。世遺會肯定澳門在遺產保護、監測、詮譯及展示等方面,並樂見《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的正式生效和實施。

    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擁有二十多座列為世界遺產的歷史建築和超過七十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西薈萃,彌足珍貴,也是澳門城市的核心競爭力。過去二十年,儘管面對地小人多、自然資源匱乏及由博彩經濟帶動的高速發展,“澳門歷史城區”的保護和管理壓力加重,困難不少。但經政府與民間合力保護及推廣,世遺“金名片”越擦越亮,工作值得肯定。

    正因為世遺每個組成部分都十分重要,政府有責任做好監督管理,確保每一個歷史文物的安全。廿年來,本澳歷史文物偶因人為或自然災害而損毀,例如大三巴牌坊遭雷擊、媽閣廟火災、亞婆井六號建築物倒塌、盧家大屋塌牆、聖奧斯定教堂塌頂等。縱觀全球,世遺建築遇天災或遭人為破壞的例子,比比皆是,關鍵是及時總結經驗,全力修復並強化日常管理維護。

    世遺委員會決議提到的《澳門歷史城區保護及管理計劃》已於去年六月一日生效,除了更明晰景觀管理控制、建築限制條件、城市肌理維護,亦強調維護與修復。為更好保存歷史建築一磚一瓦,應用科技提升文化遺產保護能力,勢在必行。澳門世界遺產監測中心、澳門故宮文化遺產保護傳承中心近年先後設立,為全面提升本澳建築遺產的科技保護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未來如何加強軟件建設,促進文遺、建築、科研等跨學科的進一步合作,科技賦能文化遺產保護,培育更多相關技術專才,提升文物科技創新能力和應用水平。軟硬兼施,雙管齊下,攸關重要。



    夏  耘



19

鮮花
3

握手
85

雷人
32

路過
32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