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優先”促使英法抱團 當地時間十日,英國首相斯塔默在倫敦郊外諾斯伍德軍事基地,與到訪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會晤後表示,英法已簽署《諾斯伍德宣言》,首次明確雙方將協調各自獨立的核威懾力量。根據《宣言》,任何威脅英國或法國核心利益的對手,都可能面臨兩國核力量的聯合回應。 馬克龍八日開始對英國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這是自英國“脫歐”以來歐盟國家領導人首次訪英,也是近十七年來法國總統首次訪英。英方給予極高的接待規格:王室接待、議會演講、雙邊峰會等安排,象徵意義不言而喻。自“脫歐”以來,英國鮮有以如此高規格歡迎歐盟國家元首,這本身就是一次對過去外交緊張關係的修復。 馬克龍八日在英國議會發表演講時表示,在這個充滿危險的世界裡,法英兩國將通過捍衛民主、法律和國際秩序來“拯救歐洲”,又稱英法對歐洲安全擔負特殊責任,將提升雙邊軍事合作水平。 他亦透露,十日與斯塔默會談時,雙方將更詳細地討論升級軍事合作,明確承諾今後幾年,將兩國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提高至百分之三點五,並承諾“歐洲永遠不會拋棄烏克蘭”。 馬克龍對英國的國事訪問,反映了英法關係回暖。這與過去幾年兩國關係的冷淡甚至對立形成鮮明對比。自英國二○一六年公投決定“脫歐”後,法國是反應最激烈、也是對英國態度最強硬的歐盟成員國。在漁業、非法移民等問題上,英法爭執不斷。 去年英國工黨政府上台後,決定緩和與歐盟的關係,英法關係得以改善。今年以來,兩國往來頻密,包括輪流召開、共同主持烏克蘭問題“志願聯盟”峰會。英法擱置分歧和矛盾,不斷走近,原因很明顯,兩國相比以往有更大的相互需求。 多年來,西方之所以能作為一個整體、一個地緣政治集團而存在,主要是因為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有基本共同的價值觀、安全觀和秩序觀,在國際重大外交和安全事務上有基本相同的立場。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堅持“美國優先”,對維繫西方霸權的所謂“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採取了全面破壞性政策。 美國攻擊歐洲“民主滑坡”、限制宗教自由和言論自由,公開支持歐洲極右翼政黨。美國對歐洲的安全關切不屑一顧,認為俄烏衝突是“歐洲問題”。美國政府還打破了北約在安全上不可分割的原則,聲稱“第五條款有無數的定義”。對於七國集團以及北約、歐盟等多邊機制缺乏興趣,甚至滿懷敵意,稱歐盟的成立就是為了“坑美國”。美國政府的關稅大棒也揮向歐洲盟友,並對盟友提出領土要求,如多次聲稱不排除使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島。這些完全顛覆了西方對美國的認知,從根本上動搖了跨大西洋聯盟的根基。西方集體霸權趨於分裂瓦解,英法無奈,只能自己抱團取暖。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