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體重管理”四大關鍵點 做好體重管理 降低慢病風險 超重和肥胖已被證實與三高(即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相關,而且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風險因素,同時超重和肥胖也會增加罹患部分癌症的風險。 居民可通過定期測量,記錄評估;均衡飲食,動則有益;緩減壓力,規律作息;合理目標,科學減重四方面來進行體重管理,具體方法如下: 一、定期測量,記錄評估:十八歲或以上人士,應至少每年測量一次體重及計算體重指數(BMI),並將體重等健康數據記錄在一戶通“我的健康”內,監察自己的體重變化。使用公式:體重(公斤)/身高(米)"2計算出自己的體重指數(BMI),23.0≤BMI<25.0(即BMI數值達到23.0且低於25.0)為超重,BMI≥25.0(即BMI數值達到或超過25.0)為肥胖。同時,居民也應測量腰圍作為參考,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80厘米,即為中央性肥胖,會增加罹患慢性病風險,即使體重在正常範圍内,但如果腰圍超標,也應進行體重管理。 二、均衡飲食,動則有益:每日進食五份蔬果(即一碗半熟菜+兩個拳頭大的水果)。飲食注意少鹽、少糖、少油,體重管理更注重熱量攝入與消耗的平衡。緊記進食順序:先蔬菜、肉類,最後主食,緩慢進食增加飽腹感,避免過度節食,因長期低卡路里飲食,體重會反彈和影響健康。同時配上適當運動增加熱量消耗,其實運動不受場地限制,可以多擅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動起來,例如以步行代替坐車,行樓梯代替乘電梯等。此外,每周進行二至三次肌肉鍛煉(如深蹲),增強肌肉比例。 三、緩減壓力,規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紓緩壓力和情緒,如有需要可於一戶通“我的健康”內進行心理健康評估或預約心理治療門診。 四、合理目標,科學減重:設定可達成的目標,循序漸進,避免極端方式。超重和肥胖不是一天形成的,要成功減重亦不能操之過急,制定簡單易達到的目標,如每周減重○點五至一公斤更為科學,相當於每日消耗五百卡路里(約等於每日減少一杯高糖份台式手搖飲品或一份即食麵)。如要消耗五百路里:一位體重六十公斤的人士,需要跑步四十五分鐘才能消耗。 衛生局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