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灣和事老 從以哈衝突到以伊衝突,波斯灣的地緣政治紛爭總是未能歇息,協議停戰而復互轟的老調一唱再唱,昔日繁榮之都如今戰雲密佈、百姓遭殃,徒嘆奈何! 在戰爭雙方與大國介入的複雜關係中,竟有一方小土擔當了重要的調解員角色,憑着本國資源財富和優越的經濟環境,為戰爭諸方提供了居間調停場所。卡塔爾,這波斯灣的“和事老”,在各國間愜意運籌,幾面逢迎,自得生存之道。 對於此傳奇海灣小國,想不到居然有一天親身踏足。去秋應朋友之邀到訪卡塔爾,泡在首都多哈好幾天,被波斯灣畔的萬種風情吸引,忘其所以,幾乎記不起它戰爭調解者的身份。眼前身披阿拉伯袍、戴名錶拿名包的男男女女(我友稱之為王爺公主)那種淡定和悠閒,出入名店如買棵菜的生活,又豈是戰地百姓所能想像! 多哈城於我,除了知道為世界盃足球賽主辦國之外便完全陌生。初與宏大而設計獨特的市內建築邂逅,我猶如一個懵懂男生,與嫵媚漂亮、香氣四溢的女郎擦肩而過,羅衣輕觸手部,頓覺心如鹿撞。 誰知道,卡塔爾未發跡之前,還是個靠採珠收入的貧窮島國,自上世紀三十年代開發油田,陸上產油,海上產氣,黃金財富即滾滾而來,變成阿拉伯後現代化城市福地。有財好辦事,政府在體育和文化領域銳意發展,豪花四百多億興建八大場館;主辦世界盃,政府擲了二千多億美元投資盛事。波斯灣沿岸豪華大酒店林立,入夜燈火璀璨,將內海照得透亮。與澳門路氹城夜色相比,無疑更勝一籌。導遊說,在多哈,奢華與傳統並存,爺們可以騎罷駱駝再駕名車。只見皇家駱駝待在大院候命,儼如停車場之規模;在瓦齊夫老市場,馬背上的皇家騎警徐徐巡視,絕配周邊傳統風貌。市集內香風飄盪,來自林林總總的香料土產,也來自阿拉伯調香師的名品。愉悅香風把我吹進一店,酷似阿爾柏仙奴的叙利亞籍老闆先奉歡迎茶,再推介半島廿五周年香水新品,是獨一無二的熱帶和木質香味,當下我像中了迷魂香般,無可抵抗地成交了。 被形容為半沙漠半海洋的卡塔爾,華麗外貌掩蓋着非暴發戶的內核。首次見識中東文化象徵“沙漠玫瑰”,晶亮優雅,外柔內剛,法國建築師Jean Nouvel以此外形匠心打造的卡塔爾國家博物館,確是一個文明寶庫,卡國怎樣從大漠遊牧民族及採珠者發展到今天海灣富豪,看罷了然於心。圖書館格局高大上,館藏豐富,閱覽環境智能時尚兼寬敞。藝博館將阿拉伯歷史文化以多元藝術呈示,溫柔地傾訴伊斯蘭文化生活的種種。在教育城所遇的伊斯蘭學子有禮乖巧,人人書本在手,甚具學術氣息,初看印象這是一個教育嚴謹的國度。 在風雲變幻的國際事務中長袖善舞的卡塔爾,此行一瞥,對其低調奢華及前瞻性眼界留下深刻印象。對外它親美結盟,又與中俄雙邊合作,在海灣更是稱兄道弟,可謂一個識時務的波斯灣和事老。 雅 耶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