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的墊 墊永遠是缺的,但細數起來又好像完全不缺,鐵、棉、松木、硅藻土的。 甜甜圈狀的稻草鍋墊,和日式土鍋最是天造地設,但在潮濕易霉、多塵多蟑螂的澳門實操,又有一番難言之痛,教我偶爾懷念家家戶戶有厚重電話簿的年代。 十元店那種便宜的帶洞木鍋墊、竹鍋墊,家中也囤了數個。本意是弄髒燙焦也不可惜,它們卻老不死地硬扛着所有鍋碟,像任你出軌多年都不肯離婚的老伴,不給你任何掉棄的藉口。 墊的善用,莫過於韓劇《請回答1988》那樣的細節控,在道具和佈局上,絕不浪費每一個鏡頭,處處心理暗示和伏筆。用來墊拉麵的有修學旅行通知單、墊電話的絨布、英文教科書、舊報紙,主打的不是勇壯,而是靈活快捷地解決問題的活腦筋——身旁但凡有能用的壯丁,一抓就上場了。險些被臨時徵用為鍋墊的圍棋盤、言情小說,配以各人的不同反應,短短幾秒已把眾人性格、關係、愛惡、智力、共情能力表露無遺。 “展示,唔好齋噏”的高級叙事功力和百變的墊強強聯手,用來描繪東亞社會的溫柔隱忍、複雜內斂、禮儀規矩、見機行事,最合適不過。 主人翁獨白值得全文背誦:“沒有比我的房間更討厭、更簡陋的地方了,但是討厭和簡陋的另一種說法,可能就是熟悉和舒適,一起度過漫長的歲月,我再熟悉不過的東西,相處起來感到舒服自在的人才真正能了解我、擁抱我、安撫我,有時候因為討厭和簡陋,我們不想看到那些人事物,但在世界上有能力守護我的人,相處起來感到自在的那些人,一直支持着我的人,所以我無法不愛他們。” 百變的墊,有些異常講究,有些可笑地簡陋。將就而稱手的日子,終歸是更快活的——這就是我還不忍棄那些快散架的舊墊的理由。 (東亞的滋味 · 三) 卡 比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