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農民擔心當局在對美關稅談判中開放更多美 國米進口,損害島內農民利益。(中央社) 學者:關稅談判台或已讓步 美國陸續公佈多個貿易夥伴關稅稅率,包括日本、韓國稅率都已公佈,相較於日韓與美國談判的重點透明公開,企業針對美國推出的稅率多少能了解癥結所在,台灣近三個月來與美談判可說完全黑箱作業。台灣學者指,當前當局對談判極度保密,有別於過往任何一場談判的模式,因此不排除已有讓步打算。 美國總統特朗普四月初宣佈關稅措施時,台灣稅率高達三成二,遠高於日韓,有學界、產業界與前政務官分析,台美談判進度可能不樂觀。 台幾乎無籌碼可談 台大農經系前主任兼所長徐世勳表示,美方長期將美牛、美豬標示、基改食品與稻米關稅配額視為不必要的貿易障礙,台灣方面雖數度表態維持現行政策,但在雙邊貿易壓力下“幾乎無籌碼能談”,憂心美方此次將趁勢強行突破限制,並不排除有讓步打算。 美國已公佈關稅名單未見台灣,令產業界憂心忡忡。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研判,問題卡關應該在農業,而不是汽車關稅,因為汽車關稅和貨物稅最大問題是稅損,金額不小,但有解決空間,但農業就不同,農業牽涉到食物安全,很容易被解釋為在美國壓迫下不顧台灣民眾健康,農業所遇到的困難,不論哪個地方都會碰到,要不然日本也不會為稻米死守、不願意退讓。 美米配額恐遭突破 台灣糧食自給率目前“以熱量計算”,但除了二○一八年達百分之三十四點八,往後數年都呈下降,統計至二○二三年更只剩百分之三十點三,遠低於日韓的三成八及四成五,因此若台灣為了對美關稅談判開放更多美國米進口,恐釀安全隱憂。 美國除了希望能提高美國米進口配額外,也希望去除美豬、美牛產地標示及放寬檢驗標準,因此外界也擔憂這些限制恐在本次談判中遭犧牲。 農業談判不容樂觀 台灣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提到,業者的底線就是產地標示一定要保留,倘若當局執意退讓,業者也會想盡辦法把聲音傳遞給執政者聽到。 中華大學兼任講座教授杜紫宸直言,台灣和美國談判因農業等問題,結果不容樂觀,甚至恐怕比東南亞、日本、韓國稅率更高,可能會取整數把原本三成二關稅調至三成五,迫使台灣在八月一日前拿出更好條件,而亞洲地區目前沒有低於兩成的關稅。 (香港十日電) 中通社記者 周文菁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