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水天上來 《爾雅 · 釋水》,篇名曰〈四瀆〉。瀆者、江河大川也。文曰:“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所謂“江”,指長江;河,指黃河;其餘淮水、濟水合稱為“四瀆”。所謂四瀆,都是從源頭發展為主幹水道而且下游直接注入海中的大江河。 在談到正文之前,且說些有關黃河的題外話。是很久遠的事了,在南洋某地的華文學校,當老師的要考取教師證,所謂考官都由幾家中文報社的老總義務擔任,當然試題也出自所謂報人。記得試卷中有一題目是問:“黃河發源於何處?”其中有考生答案曰:“黃河之水天上來。”有詩為證,詩人李白《將進酒》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旣是有詩為證,而且是世人公認的大詩人,在考官們“啼笑皆是”的情況下,通過作準。 另一說是唐代詩人張蠙說的,詩人在《登單于台》中寫道:“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說到“黃河天外來”,有來有去。唐 · 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寫黃河遠去,直上白雲,萬丈高峰下一座孤城;笛聲也似怨恨催人離別的折楊柳調,遙遠的玉門關外春風不到。全詩表現戍邊者不能還鄉的心情,悲涼慷慨。 回歸正題說“四瀆”,黃河的發源和注海,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上源卡日曲出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各姿各雅山麓,東流經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等省區,在山東北部入渤海。全長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積七十五萬二千四百平方公里。名副其實為“四瀆”之一。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