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斷章寫義)不過是張紙

    不過是張紙



    一名擁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英國牛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位的博士級學霸,去年因失業改送外賣,堪稱最高學歷外送員。近來,他發佈影片,“勉勵”剛拿到成績單的大學入學考生,內容引起熱議。

    【摘自:〈中國博士學霸擁四名校學位送外賣〉,雅虎新聞,二○二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如果最後都是送外賣,你會想讀博嗎?”這對很多人是直指核心的靈魂拷問。多數人答案是否定的,我卻堅定答“讀”。這非矯情。我讀了兩個博士學位,非為職業需求;最近還想攻讀心理學碩士,笑稱“為退休生活做準備”。對我而言,學習過程本身即是美好,價值遠非成果大小可衡量。

    此信念源於家庭文化。父母生於“文革”時期,皆錯失系統學習的機會。父親出身被打成“黑五類”的家庭,求學之路中斷,全憑一股韌勁自學成才;母親初中畢業本需承接外婆崗位,卻憑毅力考取獎學金繼續學業。於他們,能安心學習是生命中最奢侈的享樂,非枯燥任務。事實證明,學歷非成就標尺:父靠自學掌握新技術,成功創業;母為照料家庭成主婦。若問她“早知人生終點是回歸家庭,當初還會如此堅持求學嗎?”答案必是肯定——因受過教育、具獨立思考的主婦,其持家智慧層次必然不同。

    同理,博士外賣員與未受高等教育者亦有本質差異。這差異不僅在知識,更在思維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若非深厚學識與開闊視野,他不會懂得透過網絡推廣個人品牌(IP)與人生哲學,將平凡經歷轉化為影響因子。在學歷日益“貶值”的年代,我們更應回歸本質,重審“求學”意義。若追求學歷僅為換取體面工作,而非追求更深刻的思想啟迪與人生覺悟,那耗盡心血得來的學位證書,說穿了,也不過是張紙罷了。



    鏏    而



60

鮮花
40

握手
34

雷人
21

路過
6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