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點一秒 儘管《F1電影》的主視覺海報是“車手”,電影裡有許多鏡頭和篇幅實際上給的是“車隊”。故事線很簡單:主角“過氣車手”桑尼希斯為了幫助舊友瀕臨破產的車隊而重返F1(一級方程式賽車)賽事,最後帶領車隊由最後一名到奪盃。然而,簡單的故事線並非為兩個半小時的純粹感官刺激讓路,鏡頭也非集中在主角身上。相反地,在接連緊張刺激的賽事之間,着墨刻劃的是車隊每個成員的付出和協作。 曾經年輕氣盛、像孤狼一樣的桑尼,與新團隊的磨合也磕磕碰碰。但當他的膽識和在賽場上的果斷漸漸被車隊成員認可後,在一次賽前會議面對士氣萎頓的車隊,桑尼說:“如果每個人每圈都能貢獻○點一秒,那麼十圈下來,就是從最後變成第一的距離。”那一刻起,車隊的凝聚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密。 賽車,尤其是世界最高等級、有着極為嚴謹賽事規範的F1,比的不只是速度和車技,而是綜觀全局的冷靜、臨場決策的壓力管理能力、專業技術知識和團隊溝通協作。車手在賽車道上奔馳,依靠直覺和經驗迅速判斷,同時需要與車隊的工作技術師、策略規劃師、後勤補給團隊及車隊的其他車手,建立信賴和默契的關係。每一個人都不可或缺,每一個人都起着爭取快○點一秒的關鍵作用,每一個人都為最後的勝利賦予意義。 我不禁想起電影《薩利機長》,在哈德遜河平安迫降、全數乘客生還後,被譽為英雄的薩利機長否認功勞屬於自己。他說:“這是所有人,包括機組、副機長、乘客、塔台的團隊合作,才有的成果。”當車隊取得最後勝利後,桑尼在狂歡中安靜回到自己的舊貨車。而我在車隊後勤們跑向奪冠賽車時,與他們一同熱淚盈眶,為了他們那縮短○點一秒而付出的熱情。 波 本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