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這老頭 很多年前,忘了多久,也忘了在哪讀到的,也許是李純恩講的——說蔡瀾曾笑那些已婚男人:“要喝奶何必養頭奶牛在家。”以示其對婚姻的不屑。後來他竟結了婚,輪到別人笑他,他卻回答說:“家裡養了奶牛不代表不能在外面喝奶。”這種妥妥的“渣男妙語”,不知震碎多少衛道士的眼鏡。 數年前在澳門書展上,聽過蔡瀾的講座。那次來做講座的還有葛亮、劉震雲等名家。現在竟想不起蔡先生講了些什麼。只記得他身形高大,穿一襲中式長袍,談笑間很隨意,講完起身就走。早些年,我買過他的書,與文學沒有什麼關係,就是些吃喝玩樂,讀來令人解頤。 蔡瀾是火化後才發喪的。據他的助手說,後來的那段日子他似有預感,刻意延長休息時間,減少進食。最後在睡夢中安然離世,頗有些老僧圓寂的意思。 我欣賞這老頑童的瀟灑,太太去世後變賣房產,住高級酒店,八個人照顧他的生活,早早安排好自己的一切。 他的文字也單就有趣而已,但那份真性情卻又很難得。最後那段時光,他還叮囑大家莫要灰心,要懷抱希望,“今天要過得比昨天好,明天要過得比今天好。” 這位老頑童一生品美食、談風月,卻從不故作高深;他遊戲人間,卻又在細微處見真情。 別人問如何勸說那些選擇 “躺平”的年輕人,他回一句:“人生本來就該這樣。”你大可站在道德高地批評他“教壞細路”,但如何在規矩與自由間,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這本就需要智慧。教人如何忍耐,要人多吃苦的往往都不懷好心。 這麼敢說話的老頭只此一位。是不是才子我不敢說,但能如他這樣活得通透,死得灑脫。這般人生,誰不羨慕? 谷 雨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