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利尼歌劇院 最最遺憾的…… 讀書,精讀、泛讀結合;聽音樂也如此,有些曲目精聽,有些曲目泛聽。而出外觀光,有些地方要盡量逗留長些,有些地方則到此一游足矣!原因其一,人——總要屈服於存世日子很短的現實,於是不得不作出選擇。 近日,又累積了教訓。我是有生以來,第一次踏足意大利西西里島,卻只在卡塔尼亞住了一個晚上。雖然參觀過生於斯的意大利歌劇作曲家貝利尼的故居、博物館;雖然在聖阿加塔大教堂,向貝利尼墓地鞠過躬;雖然也曾在,卡塔尼亞市中心的貝利尼廣場流連,並曾在貝利尼廣場,看過那座棕紅色的、巴洛克式的貝利尼命名的歌劇院……卻也只算行色匆匆! 到貝利尼廣場時,“只是近黃昏了”。面對着的,可是一八九〇年五月三十一日開幕,開幕上演的第一場歌劇就是貝利尼的《諾爾瑪》的歌劇院啊!然而,我卻無緣進內欣賞歌劇,甚至無緣看到歌劇院大廳中央的貝利尼全身的青銅雕像,和天花板上的貝利尼最著名歌劇的畫圖。本來,貝利尼公園就在貝利尼廣場附近,能進去逛逛多好!我也失諸交臂。 最最遺憾的,是沒能走到斯特西克魯斯廣場東部,禮拜雕塑家朱利奧 · 蒙特沃德創作的,於一八八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安放的,用白色大理石建造的貝利尼紀念碑。貝利尼在頂部坐着,其下有四個雕像,分別代表貝利尼先後首演於一八二七年的《海盜》,一八三一年的《諾爾瑪》、《夢遊女》,和一八三五年的《清教徒》。我多麼想看看貝利尼紀念碑頭頂着的藍天,多麼想坐坐貝利尼紀念碑基座的那幾排石階…… 在貝利尼故居時,我曾在一張珍貴的老照片前沉思良久,那是貝利尼在巴黎拉雪茲神甫公墓的照片。那天,我確曾預言,有機會重訪巴黎,定然要到拉雪兹神甫公墓,尋覓貝利尼躺臥過的那片土地。 費拉拉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