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局引海內外優質企業落戶澳門,培育新業態。 顯澳特色精品化定位 “首店經濟”擬引卅葡西華企落戶 立法議員施家倫關注強化城市商圈建設,當局對於城市商圈的佈局構思以及在吸引內地和國際連鎖品牌進駐有何具體規劃?經濟財政司司長戴建業表示,今年上半年,投資者“一站式”服務共收到一百八十一個新投資計劃,包括十五個涉及上市企業背景及頭部企業的新項目。第三季經科局將推出“首店經濟計劃”,計劃吸引二十至三十家葡語系、西語系及大中華地區的首店落戶,凸顯澳門特色化、精品化定位。 強化社區商圈建設 戴建業回應指,特區政府重視吸引海內外優質企業落戶澳門,培育新業態發展,以及強化社區商圈建設,亦持續關注國際上有關總部經濟的發展趨勢。依托澳門“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並疊加具備內聯外通、自由港、單獨關稅區、資金自由進出、資訊自由流通、簡單低稅制等多項優勢,積極開展相關工作。近年已先後有內地大型醫藥企業、建築及工業生產企業在澳門成立國際總部和葡語國家營運總部。 今年將着力向海內外上市及頭部企業推廣澳門營商環境,以及“澳門+橫琴”發展機遇,助推更多企業來澳參展參會、發佈新品、開設首店、拓展市場。 被問到在吸引國際大型品牌企業和上市頭部企業來澳設立總部方面會否設立KPI目標?戴建業提到,未來招商投資促進局更精準地對接這類企業,進行個案式跟進,希望能起示範作用。 東區預留商業用地 立法議員葉兆佳指出,新口岸商業區的寫字樓空置趨增,參考香港在招商引資方面有不少舉措,澳門在《投資基金法》出台後,若投資基金公司落戶需要有合適的場地、設備,政府可出台鼓勵措施,吸引更多非本地企業入駐提升區域活力。立法議員林宇滔亦關注政府透過改善硬件設施優化商圈環境。 有關城市商圈涉及的產業佈局和都市規劃的問題,工務局城市規劃廳長梁耀鴻指出,已公佈的東區2詳細規劃和正在編制的北區1詳細規劃都增加了商業元素,東區2詳細規劃預留了三幅總建築面積共五萬平方米的獨立商業用地,用於發展零售、餐飲服務及會議展覽等用途。同時,通過地下通道接駁串聯三個輕軌站點及周邊的地上地下商業空間,提供有系統且多元複合商業服務,形成完善的商業體系,進一步打造區域商圈。 內港建濱水商業街 梁耀鴻補充,城市總體規劃中亦將在口岸周邊、新填海區增加商業用地,比如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已預留空間作商業區、關閘口岸周邊將結合未來輕軌建設開拓商業空間,配合口岸經濟;內港長遠規劃建設濱水商業街,惟要待碼頭區轉型升級時配合基建推動規劃落實。 新口岸區屬於外港區1範圍,目前正編制詳細規劃,着力活化內街以提升經濟活力。對於友誼馬路兩邊的連接,現有行人隧道,但居民使用意願不高。因友誼馬路是賽車跑道,不適宜建太多行人天橋,未來會考慮增加立體行人通道,方便通行。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