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十二項目爭取年內列非遺名錄



手工製作杏仁餅為傳統技藝

陳淑怡

    十二項目爭取年內列非遺名錄



    團體倡建多媒體資料庫記錄人文故事



    【澳門日報消息】文化局近日公佈完成編製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公開諮詢意見總結報告,坊間除關注“土地信俗”、舞龍、舞獅項目外,亦建議同屬傳統製作技藝類的四項目列入名錄。有團體期望當局持續加強傳承與宣傳等環節,讓各項目深入民心。

    文化局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現時本澳共有七十個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其中十二個項目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進一步加強對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該局於去年十二月四日至今年一月二日期間,對建議新增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十二個項目進行公開諮詢,並於本月一日公佈公開諮詢意見總結報告,後續將按規定推進項目列入非遺名錄的相關工作,並爭取今年內完成。

    可以預見,待上述十二個項目順利完成列入非遺名錄相關工作,前後將有廿四個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記錄製餅工藝發展

    澳門口述歷史協會副會長陳淑怡表示支持,以杏仁餅與嫁喜禮餅為例,都是澳門重要的飲食文化遺產,承載着獨特的婚俗傳統與匠人精神。協會早於二○一八年對最香餅家、品芳餅家等老字號進行系統性口述訪談,完整記錄本澳傳統製餅工藝與家族發展歷程。

    該會倡議政府建立專題多媒體資料庫,透過導賞活動呈現傳統製餅技藝與背後的人文故事。過往也曾把非遺手作坊融入研學路線,結合杏仁餅、葡撻等特色食品製作體驗,從而展現澳門中葡文化交融的獨特魅力。

    陳淑怡強調,有關工作任重道遠,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對澳門集體記憶的保存,助力推動相關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讓更多人尤其年輕人加深認識和珍惜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



59

鮮花
92

握手
62

雷人
28

路過
5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