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君保感謝嘉賓及好友出席支持 ![]() 《融和門》唱片封面 ![]() 潘君保與團隊傾情演譯“浮華”與“質樸”的音樂對話 ![]() 出席者眾場面熱鬧 浮華與質樸的音樂共鳴 潘君保《融和門》譜共融藝術詩篇 澳門音樂人潘君保的最新力作《融和門:浮華與質樸之間》早前在新濠鋒宴會廳綻放異彩,這場融合音樂與味覺的藝術盛宴,在田耕閣冠名贊助及國家藝術基金、澳門文化發展基金支持下,為澳門文化界帶來一場難忘的感官之旅。 出席者共同見證潘君保的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的創作成果。專輯的誕生,源於他對中西文化融合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對少數民族音樂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的獨特探索。專輯名稱《融和門》靈感來源於澳門南灣的中葡友好紀念物地標建築“融和門”,象徵着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質。潘君保巧妙將都市的繁華與山野的純樸編織成動人樂章。“澳門的璀璨夜景與少數民族的篝火歌謠,看似遙遠卻能在音符中找到共鳴。”如是詮釋創作理念。為捕捉最純粹的民族音韻,他深入雲南怒江峽谷,與怒族非遺傳承人波益四促膝長談,那些講述生活智慧的口弦旋律,最終化為專輯中令人動容的《哦得得組曲》。 潘君保在專輯中巧妙地將少數民族音樂元素與現代流行音樂相結合。他坦言:“少數民族音樂自帶光環,但缺乏現代感的修飾。‘浮華與質樸之間’就是用現代和聲與流行節奏去包裝原生態音樂,讓城市觀眾更容易感受到其魅力。”這種融合不僅體現在音樂風格上,還通過現場演奏的形式呈現,二胡、小提琴、嗩吶、笙等樂器的交織,成為獨特的聽覺盛宴。 專輯中,潘君保大膽將侗族大歌的悠遠與電子節奏的現代感交織,笙管的空靈遇上合成器的迷幻,創造出獨特的聽覺景觀。特別是最後一首《激流狂飆》,將怒江奔流的壯闊與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激情完美融合。“聽着江水轟鳴,車輪在山路疾馳,兩種截然不同的速度感在腦海中碰撞,自然催生出這首充滿動感的作品。”他期待這首樂曲能成為澳門賽車盛事的新聲音標籤。 《融和門》不僅是潘君保音樂創作的里程碑,更是澳門文化多元共存的生動體現。未來,潘君保計劃以專輯為基礎開展巡演,將音樂帶到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他還希望探索更多未被重視的民族音樂元素,如新疆、內蒙、西藏等地的音樂風格。他說道:“‘融合’將是我藝術生涯的核心使命。”潘君保用他的音樂證明,無論是都市的浮華還是山野的質樸,都能在藝術的國度裡找到和諧共鳴。 文:姬絲桃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