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古國 文化具多樣性 大多數研究認為,伊朗的內部矛盾由意識形態主導:這國家有相當比例的親西方人口(一九二一至一九七九年的巴列維王朝,施行的是親西方政策,由一九五三至一九七九年被推翻之前,更全面倒向西方,尤其美國)。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實施政教合一,婦女地位落差甚大,加上受美國制裁多年,經濟低迷,這批人對政府不滿,是正常不過的事。所以伊朗的主要國內矛盾是意識形態與經濟現實,多於種族矛盾。中國外交部對伊朗的其中一句描述:“波斯帝國的興衰及多民族文明的交融,造就了波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這說法和西方分析基本脗合。 伊朗是個有着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史稱波斯,位於亞洲西部。據考古發現,早在距今約十萬年的舊石器時代中期,便有人類居住在伊朗西部高原地區(帶)。公元前六世紀,古波斯帝國曾盛極一時。米底王國是伊朗史上第一個(由雅利安人)一統全國的政權,其疆域擴至現土耳其安納托利亞東部、現伊朗西部、東部和西南部。 公元前五○五年,居魯士二世大帝推翻了米底部落的統治,建立了波斯帝國。在國王大流士統治時期,波斯帝國達到鼎盛時期,其疆土東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爾幹半島,北起亞美尼亞,南至埃塞俄比亞,有七十個民族,五千萬人口,近七百萬平方公里土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帝國。 波斯帝國在公元前四九二年的希(臘)波(斯)戰爭後,逐漸由鼎盛走向衰落。公元前三三四年,古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東侵,征服波斯全境,波斯王國只維持了二百一十多年壽命,便遭殖民統治。 (世上最複雜國家伊朗 · 二) 沈 實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