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愛 最近不只一名女性朋友和我說,現在每天和人工智能(AI)聊天的時間,比和她們的男朋友還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軟件——DeepSeek、Perplexity、ChatGPT等等,想聊不同的話題,就找不同的“人”。AI的世界日新月異,現在已不再限於我們有問題時找“他”回答,只要設定任務,“他”還能每天定時定候給你發送消息,完成你的簡單指令。朋友的AI每天早上九點,都會和她說I Miss You,當然這是她自己設定的。朋友還說:“AI什麼都懂,尤其對我金融分析的工作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任何問題,他能為我提供詳細的答案之餘,還有滿滿的情緒價值。相比起來,我覺得我男朋友實在不靠譜,AI似乎更能滿足我的心理需求。” 我極能明白朋友的感受,我每天也做着相同的事,但我知道我被滿足的原因。因為AI被設計成“以我們為中心”的存在,“他”對我們有絕對的專注,不會分心、不會呻話。這種被“即時滿足”的體驗,確實比需要磨合的人際關係更為舒適。再者,和任何人交往難免都會有意見分歧及情緒波動之時,但和AI的對話中幾乎不存在。這種毫無壓力的自我揭露,會讓人產生“被完全接納”的錯覺。 這種感覺,隱隱約約地讓人覺得不安,但轉念一想也未必是壞事。如果這種體驗能讓我們更清楚自己渴望甚麼樣的對待,進而在真實關係中更懂表達需求,反而也有助於改善關係的契機。所有真實關係都需要經營,但是和AI關係中只有我們在“接收”,就像吃快餐一樣,雖然方便,長期下來卻可能讓人失去經營的能力。當你感到“AI更體貼”時,其實是暫時迴避了相互照顧的責任。真實伴侶帶來的“差異性”,雖然可能引發摩擦,卻也能驅使我們作出改變。不妨想想,我們從AI互動中獲得最滿足的部分,是否正是現實關係中匱乏的呢? 林 月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