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蚊除積水 共防登革熱 今年出現首宗本地登革熱病例,這一疾病漸成風土病,對公共健康帶來挑戰。登革熱的傳播主要依賴白紋伊蚊。杜絕蚊患,需要政府、社區及全體居民形成合力。 夏季是蚊蟲孳生季節,也是登革熱傳播高峰期,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為高發地,近期在鄰近多個城市也相繼出現登革熱個案。今次在內港區域出現本地個案,感染人數可能陸續有來,防治登革熱工作不可鬆懈。 本地個案出現後,當局已劃定個案點周圍一百米約一千戶範圍作重點防治區域,逐戶上門檢查積水及詢問居民健康情況,半日內檢查三百多戶,發現十多戶花瓶有蚊幼蟲,部分公共空間也顯著積水,可見居民對預防登革熱的意識及家居衛生情況亟待提升。 白紋伊蚊喜歡在水中產卵,故日常須勤檢查、清積水,定期檢視和清除家居及工作場所潛在的積水點,例如花盆托盤、閒置容器、空調滴水盤等。積極配合政府人員入戶檢查及滅蚊,及時報告社區內的衛生黑點。當出現疑似症狀如突發高燒、劇烈頭痛,應及時就醫並告知旅行史,阻斷潛在傳播鏈。 今次個案發生於舊城區,區內不少樓宇殘舊失修,部分長期空置,容易孳生蚊患。要有效動員社區力量,並針對不同群體如長者、外僱及學生等宣傳,清除孳生蚊蟲隱患。針對一些無法進入的空置樓宇及地盤,當局要加強對建築物責任人、地盤管理方的法律責任,對屢次出現孳生源頭、妨礙公共衛生的場所執罰。市政署、衛生局、工務部門建立資料共享機制,在颱風季前後開展全城清潔行動,針對本澳常見的三無大廈衛生管理難題,研究治理方案。 適值暑假外遊旺季,居民若前往登革熱病高發地區,要主動做好防護措施,回澳後兩周內保持警覺,若有不適,應主動申報旅行史及做好自我衛生管理,也是對社區防疫防病的一份責任。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