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子之湖海)“懶”的因果

    “懶”的因果



    “懶”是世上最被誤會的形容詞。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恨鐵不成鋼的長輩或上級口中:父母對子女說、老師對學生說、上司對下屬說。我品嘗箇中滋味,總覺得有許多可以細細咀嚼之處。

    有人會把“懶”視為一種性格,用來描述人的固有特質,用法大概是這樣:“你不要再懶啦!”“他很懶,都不做家務!”但其實《說文解字》說:“懈也,怠也。一曰卧也。”古人對於“懶”的解釋是“懈怠”,而“懈怠”與其說是一種人格特質,毋寧說是一種精神狀態;後文的“臥”更是一個具體的行為,說的是人伏低休息的動作。因此,“懶”這個字最初的概念,指的是某種在人身上觀察到的“現象”,卻不能斷定為其“本質”。

    懈怠的原因總是繁歧多樣,不可一概而論。前幾日在Threads上見到一網友分享自己在餐廳用餐的經歷。說鄰桌的父母帶着孩子用餐,剛坐定,孩子說要畫畫,不料母親立即暴怒,喝斥道:“你正常啲得唔得啊!”接着又有許多明顯“有違教養原則”的管教與溝通方式,令這位網友相當不適。人們當然可以指出這對父母行為上的缺失,但因此得出“他們不是好父母”的推論,又過於武斷了。下方網友留言:“我們不知道這位父母經歷了什麼,可以關心,但不要草率地批判。”在捕風捉影又獵巫的當代網絡環境,真為難得的暖心清流。人性中,對待父母尚且有如此體貼,對待孩子豈能不更有耐心呢?

    或許,當人們說一個人“懶”的時候,更應該觀照自己的內心:我是不是對他的行為感到憤怒?我是不是無法理解他懈怠的原因?我是不是不願意理解他懈怠的原因?“懶”字不僅是一把利刃,也是一面明鏡;它既刺傷了對方,也照鑑了自己的憤怒,乃至於自己的“懶”。



    苦    極



25

鮮花
3

握手
11

雷人
100

路過
26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粉絲0 閱讀13 回復0

Ta的文章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