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度爾 閱報得悉鋼琴家布蘭度爾(Alfred Brendel)六月十七日在倫敦辭世,享壽九十四歲。 喜歡西洋古典音樂的朋友,大概沒有幾個未曾聽過布蘭度爾的名字,或他的錄音演奏的。自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他名滿樂壇,開的演奏會往往座無虛席,錄音演奏常入古典音樂的暢銷榜。然而,他年輕的時候,認識他的人不多,只是歐洲眾多不過不失的琴手之一,直到差不多四十歲才嶄露頭角,英國樂界中人更是對他讚不絕口,聲名便青雲直上。 自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聲譽鵲起,布蘭度爾便專注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德語世界,特別是奧地利幾位大家: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的作品。他留下的錄音演奏中,這四位作曲家作品大概佔四分之三左右,其他也大都是同期德裔作曲家,如舒曼、布拉姆斯的作品。留下來不是德裔作曲家作品的錄音,差不多全都是李斯特的。這不難理解,李斯特是匈牙利人,匈牙利是當時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剛出道的時候,布蘭度爾演奏範圍還是相當廣的,他第一個錄音演奏就是近代俄國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第五鋼琴協奏曲,還有一些蕭邦的作品。這些錄音,我未聽過,現在要找並不容易,根據樂評,演奏不過不失,不過錄音的音質較差。 布蘭度爾把自己演奏的範圍收窄,原因何在?是因為他只是對這些作品感興趣,抑或覺得自己的情性不宜演奏其他作品?那便不得而知了。其實,在我所聽過的他眾多錄音演奏當中,我最喜歡的就不在這個範圍之內,而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所作的《Toccata》(托卡塔,或譯觸技曲)。這雖然只是十分鐘左右的短曲,但要求技巧高,扣人心弦,境界超異,布蘭度爾應付綽餘。 陳永明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