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減排可行? 歐盟委員會近日提出《歐洲氣候法》修訂草案,設定二○四○年歐盟氣候目標為溫室氣體淨排放量較一九九○年減少百分之九十。當前歐洲遭高溫炙烤,提案倍受關注。 歐盟委員會網站稱,該提案以過往不同的方式實現二○四○年氣候目標,包括從二○三六年起有限度使用高質量國際碳信用、將永久性碳清除技術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等。在新機制中,使用國際碳信用引發爭論。根據提案,從二○三六年開始,成員國可通過購買其他合作國家的碳信用額度用於抵消排放,額度最高可相當於一九九○年排放水平的百分之三。值得注意的是,歐盟現有氣候目標完全基於國內減排量。 碳信用額是指排放一定量溫室氣體的許可額度。允許部分目標通過國際碳信用來實現是極具爭議的機制,將歐盟的部分氣候努力“外包”給發展中國家。輿論普遍認為,理論上將延緩本應在歐盟成員內實施的減排進程。但根據官方調查數據顯示,碳信用歷來備受質疑,多國曾出現資助虛假項目或嚴重高估減排量,該提案本質上含作弊行為。當歐盟依賴外國減排時,它真能實現國內氣候目標?這將損害歐盟的信譽並削弱歐洲在清潔能源技術的領先優勢。 歐洲近期極端高溫再次警示人類,全球氣候變化已進入關鍵時刻,破紀錄高溫反映出人類活動,尤其是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系統造成深遠而嚴重影響。只有通過共同致力於減少碳排放,才能有效緩解全球暖化。 叮 叮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