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社論)兩岸同心共築融合新支點

    兩岸同心共築融合新支點



    以“融合發展、共建支點”為主題的第十九屆湖北 · 武漢台灣周本月四日拉開帷幕。一千七百餘名兩岸嘉賓圍繞人工智能、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電子資訊、鄉村振興等前沿領域共商合作,現場簽約卅九個項目,總金額近百四億元人民幣。這場盛會,不僅是兩岸產業合作的“嘉年華”,更是新時代兩岸融合發展的生動註腳。

    本屆武漢台灣周最大看點,就是產業從“點”到“鏈”,協同釋放“乘數效應”,形成“全產業鏈”。以汽車產業為例,成立於兩年前的海峽兩岸汽車產業合作聯盟,會員已突破一百家,覆蓋原材料供應、零部件製造、整車生產、銷售服務全鏈條。今年以來,會員數量“井噴”。這一變化背後,是兩岸產業界從“單點合作”向“系統協同”躍升:台灣企業在精密製造、電子零部件領域的優勢,與大陸完整的工業體系、廣闊的市場空間深度融合,不僅降低了企業成本,更催生了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新賽道。正如有台商所言:“過去我們賣‘零件’,現在我們一起造‘生態’。”這種從“配套”到“共生”的轉變,正是兩岸產業融合最珍貴的註腳。

    從簽約項目看,半導體、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身影格外醒目。這些產業既是大陸“十四五”規劃的重點方向,也是台灣優勢產業的“升級出口”。當台灣的半導體封裝技術遇上大陸的芯片設計能力,當台灣的新材料研發成果對接大陸的規模化生產需求,兩岸產業不再是簡單的“供需關係”,而是形成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創新合力。這種協同,既為台企開闢了更廣闊的市場,也為大陸產業升級注入了新動能,真正實現了“兩岸一家親”的經濟共贏。

    另一突出看點,就是從“業”到“心”,透過民生福祉築牢情感紐帶。台灣周的“融合”二字,不僅寫在產業合作的藍圖裡,更浸透在民生福祉的細節中。本屆活動特別設置鄉村振興板塊,兩岸農業專家圍繞特色種植、農產品深加工展開研討。這種“民生導向”的合作,讓兩岸同胞的獲得感更直接、更實在。對大陸百姓而言,台灣的特色農產品、文創產品走進超市貨架,豐富了消費選擇;對台灣同胞而言,大陸的龐大市場、政策支援,為他們提供了創業的舞台。當產業合作從“賺訂單”延伸到“惠民生”,兩岸同胞的心就更近了。

    今年以來,國際局勢動盪不安,兩岸關係面臨嚴峻挑戰。但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兩岸同胞求合作、謀發展的共同願望從未改變,融合發展的大勢不可阻擋。本屆湖北 · 武漢台灣周成功舉辦,再次印證融合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共建“支點”是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只要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分裂,持續深化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就一定能畫出最大同心圓,共同書寫民族復興的新篇章。



32

鮮花
27

握手
53

雷人
60

路過
5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