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胭脂齋)娛樂至上?至上娛樂?

    娛樂至上?至上娛樂?



    所謂不開心是一天,開心也是一天,所以,無論遇到什麼都要開心地度過。可見人活着就是為了快活。快活必和煎熬、掙扎、苦痛等蠅營狗苟地求存無關,與人們娛樂自己的方式相關。

    無論你的娛樂方式是健體運動、益智動腦、探索自然、手工勞動、玩票藝術,還是刺激的極限挑戰或賭博,都是通過一定程度的專注,讓肌肉緊張或精神緊張,從而讓身體發生化學反應。如產生內啡肽、多巴胺,降低皮質醇水平和心率,最終對身心產生影響。不同娛樂方式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選擇對己有益的娛樂,也是智慧的體現。

    不得不提多數人都沉浸的一種娛樂:刷視頻。短視頻的碎片化資訊能快速帶來愉悅感。但潛在風險除了導致視力疲勞,短視頻的多巴胺刺激易引發“即時滿足”依賴,削弱專注力。研究顯示日均刷短視頻超過兩小時者,焦慮發生率上升百分之十五。研究發現:資訊被動接收易引發“認知惰性”,降低主動思考能力,遇到這樣的人時就能明白夏蟲不可語冰的意思了。

    與此類似的是線上社交,虛擬社交不但會弱化現實溝通能力,還易因“資訊超載與資訊虛實難定”引發社交焦慮。無論多刺激的娛樂方式,短暫的情緒刺激往往存在“閾值遞增”效應,人們總是需要更強烈的刺激維持愉悅,這暗示情緒價值並非娛樂的終極形態,有些消遣方式真的會“娛樂致死”。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自我實現是人類需求的頂峰。當基礎生理、安全與社交需求被滿足後,人類開始尋求超越性體驗。這種體驗突破感官刺激的局限,指向精神層面的成長:如哲學閱讀、冥想禪坐等都是沉澱思緒、調和身心,實現內在秩序的重建。在深度沉浸的過程中,人們可能獲得認知突破或價值重構,這種頓悟帶來的滿足感遠超即時快感,具有持久的精神滋養力。



    古    吉



77

鮮花
88

握手
60

雷人
29

路過
80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