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與登場 還記得二○一六年卜戴倫拿下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他“在美國民謠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表達”,隨即引來相當兩極的看法。有些人認為他的歌詞不該視為文學,但瑞典學院認為,他的歌詞具有詩意,可以被視為文學作品。同時,有人替另一位著名唱作人萊昂納德科恩感到不值,認為他的歌詞更應該獲得諾貝爾奬的認同。二○二一年,由戴維 · 布歇與露西 · 布歇撰寫的《Bob Dylan and Leonard Cohen: Deaths and Entrances》,試圖將這兩位音樂詩人放在一起比較,最近在內地推出了中文版,譯為《鮑勃 · 迪倫和萊昂納德 · 科恩:死亡與登場》。 毫無疑問,卜戴倫與科恩被廣泛認為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最傑出的音樂詩人。他們汲取像金斯伯格、凱魯亞克等“垮掉的一代”的文學遺產,轉化為自己的創作風格,並將流行歌曲轉變為質疑個人、社會與政治規範的媒介,多年來成為全球青年跟隨的標誌性人物。 他們在一個關鍵的時代嶄露頭角,那時音樂產業正試圖將黑人音樂中革命性的聲音,轉化為單一、平淡、適合大眾消費的產品。對許多同代人而言,卜戴倫與科恩能夠表達出他們內心的憤怒、焦慮和失落——那些他們自己說不出口的反體制情緒。 可以說,《死亡與登場》是對這兩位傳奇作家與表演者在政治、心理和藝術層面的一次精彩剖析。作者結合傳記細節與歌詞內容,探討了他們在宗教、政治與社會主題上的相似與差異,並梳理了這些理念如何吸引一批新的聽眾。 子 嬰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