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翔高手 ![]() 儷影雙雙 ![]() 身 痕 沙龍不死 澳門攝影學會舉辦的“第二十三屆澳門國際攝影展覽”,俗稱“國際沙龍”,將於七月十七日至二十七日,在盧廉若公園春草堂展出。這次展覽展出有五十九個國家地區參加,展品從五千四百八十八幅作品中選出,參展國家地區和作品數量都刷新了澳門攝影學會主辦的“國際沙龍”最高紀錄。翻查資料,歷屆最多國家地區和人數參加的是在一九九九年,由林健璋擔任沙龍主席的“第十屆澳門國際攝影展覽”,當年參加的國家地區有五十三個,收到五千二百二十三幅作品,在沙龍盛行的年代也是十分高的紀錄。 在多媒體網絡年代的今天,或許是人們觀看攝影作品和交流方式的改變,“ 國際沙龍”參與人數在世界各地都急劇下降,有些“國際沙龍”要延期或取消,其他地區不少“國際沙龍”收件大多在一千五百幅以內,個別只收到一千幅不到的作品。本屆“國際沙龍”之所以能刷新紀錄,個人估計與本屆沙龍主席傅健強和沙龍顧問林健璋以及一眾沙龍委員的努力有關,這次能有如此好的成績,意義十分重大。因為這些年面對“國際沙龍”收件數量持續下降,有時我也會產生一種思想上的動搖,是否“國際沙龍”已走向沒落?是否還有舉行的必要?但事實證明只要有良好的組織力和國際網絡以及國際認受性,沙龍仍然是攝影人追求的目標之一。 而這屆“國際沙龍”的另一個突破,是由過去一直以來只有國際影藝聯盟(FIAP)、美國攝影學會(PSA)的認證,增加了環球攝影聯盟(GPU)和國際藝術攝影家協會(IAAP)的認證。今屆有幸繼續擔任自然組的評委,評選中看到有些參加者對於自然組的規定不清楚,原本不錯的作品因為違反了自然組的規定而未能入選,在此也要提一下有意投交“國際沙龍”作品的影友,在投稿前要先研究清楚不同組別的特定要求。 郭敬文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