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毅在柏林同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共同會見記者並現場回答提問(新華社) ![]() 富含稀土資源的內蒙古白雲鄂博礦區 (路透社) 王毅:稀土不會成中歐問題 【本報綜合報道】據中新社、香港中通社四日電:當地時間七月三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柏林同德國外長瓦德富爾共同會見記者並現場回答提問。 針對記者問及歐洲企業關注中方稀土實施出口管制問題,王毅表示,對軍民兩用物資實施必要管制是各國行使主權,也是應盡國際義務。中方的政策符合國際慣例,也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稀土出口從來不是、也不應成為中歐之間的問題。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規定並履行必要程序,歐洲企業的正常需求將得到保障。中方主管部門還為歐洲企業設立了“快速通道”,有人故意在中歐之間炒作此事是別有用心。 不把稀土當“武器” 近期,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備受全球關注。稀土究竟有甚麼用?會否成為影響中歐關係的元素?中國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對香港中通社表示,稀土有“工業維生素”的稱號,具有獨特的作用,優良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能夠與其他材料合成各種新型材料。在歐洲,稀土被廣泛用在汽車製造、化工和環保等領域。比如說德國把稀土用於製造汽車、化工廠和煉油廠中淨化廢氣的催化劑。同時,稀土也是能源轉型和國防安全的核心資源之一,對歐盟實現數字化和綠色轉型的目標,意義重大。 劉春生稱,據說全世界超過五成以上的稀土份額都是來自中國,中國在歐洲稀土進口來源中佔有重要地位。美國、俄羅斯、巴西這些資源大國雖然也有稀土,但中國在稀土開採和加工領域佔據絕對的主導地位,也只有中國具備稀土精煉的能力,幾乎所有的稀土加工設施都在中國。 他還表示,對中歐關係而言,中方不會把稀土當做“武器”,但對軍民兩用物資實施必要的管制是各國行使主權的一個重要方式,不只中國是這樣,包括歐洲和美國也是如此,中方政策符合國際慣例。稀土出口從來不是也不會成為中歐之間的問題,只要遵守規定,歐洲企業正常的需求應該會得到保障。 自主開採障礙重重 據悉,在現代工業體系的運轉齒輪中,稀土是不可或缺的精密潤滑劑,其戰略價值伴隨新能源革命與科技迭代愈發凸顯。二○二五年上半年,全球供應鏈波動叠加地緣政治因素,直接切斷歐盟稀土供應動脈。數據顯示,歐盟車企庫存周期從九十天驟降至廿一天,德國大眾等頭部企業的新能源產線因稀土磁體短缺被迫停工,整個工業體系瀕臨停擺。 即便是歐洲近年熱議的“自主開採”,也面臨重重障礙。以羅馬尼亞的稀土礦為例,其儲量有限且開採成本是中國的三倍以上;更關鍵的是,稀土加工需要配套的化工、冶金產業鏈,歐洲短期內根本無法重建。正如德國經濟研究所專家胡伯圖斯·巴爾特所言:“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優勢是長期產業積累的結果,想要通過‘脫鈎’在短期內改變供應鏈格局,無異於沙灘上建塔。”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