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就來雨就到 如今已進入仲夏,熱極而生風。馬師曾的《 搜書院》台辭中,他唸道:“風就來,雨就到,霹靂雷聲真恐怖。”雷聲接着來的是風,風的破壞力如何?不堪再提。 不提也要提,提的是《爾雅 · 釋天》的〈旋風〉。文曰:“焚輪謂之穨,扶搖謂之猋。風與火為庉,回風為飄。”這段文字是說:從上作圓圈狀盤旋而下的暴風,叫做“穨”。從下猛烈地盤旋而上的暴風叫做“猋”(飊)。暴風憑藉火勢而更加猛烈的叫作“庉”。平地回旋的風叫做“飄”。 這裏的幾個旋風名稱,在古籍裏都有出現。《詩 · 小雅 · 谷風》:“習習谷風,維風及頹。”“頹”和“穨”在古書上相通,意為倒塌下來,所以把盤旋而下的風稱作“穨”。“焚輪”是叠韻聯綿詞,也寫作“渾淪”或“渾沌”,有圓轉的含義,形容穨風如圓筒狀盤旋而下的狀態。“扶搖”即“猋”的音轉,“扶搖”拼讀起來就得出“猋”音,“猋”這個音有上騰、上飄的含義。作為風的名稱,“猋”又寫作“飇”,民間尚保留此說法。“庉”也寫作“忳”,是個方言詞,形容風憑火勢,火藉風力的熾盛局面。把回風稱作“飄”,也是《詩經》中的說法,如《詩 · 檜風 · 匪風》有“匪風飄兮,匪車嘌兮”的句子,這是說:“那風在打迴旋的飄啊,那車在無規律的叫啊。”《詩經》這些篇什,都是與風有關的。 《爾雅 · 釋天》接續的是〈刮風天〉:“日出而風為暴。風而雨土為霾。陰而風為曀。”這是說天上出太陽而又猛烈颳大風叫作“暴”。大風揚着滿天塵土紛紛落下的天氣稱為“霾”。天色陰沉又颳大風的天氣稱為“曀”。在《詩經》中,見諸〈邶風 · 終風〉。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