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古今亂炖)“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別解

    “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別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個成語,出自明代著名書畫家董其昌的《畫訣》一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立成鄄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矣。”但是,當有人提到這個成語時,我們通常會聯想起西漢著名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被魯迅先生稱為“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的《史記》故事。一般人在使用這個成語的時候,意思大概都是:想要畫出優秀畫作,寫出傑出著作,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

    這樣理解、使用成語,當然沒有錯。但認真計較起來,對於讀書、行路兩者間關係的理解,失之簡單。讀書與行路的關係,應該包括相互印證、相互補充、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等關係,更包括1+1大於2的關係。

    這裡舉曹操《觀滄海》詩為例。古書,尤其是相關文獻讀得多,會有助於對《觀滄海》詩字面意思做出正確、準確的理解。至少知道曹操是在哪個季節、什麼情況、何種心情下“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對於詩歌中所描寫的景物、景象,水澹澹、島竦峙、樹叢生、草豐茂,秋風、洪波、日月、星漢等等,有大致的了解;甚至還會了解到,曹操曾經登臨賦詩的碣石山,是秦代以後皇帝們趨之若鶩的種草勝地。秦始皇之外,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晉宣帝司馬懿、北魏文成帝拓拔濬、北齊文宣帝高洋、隋煬帝楊廣、唐太宗李世民,都跟碣石山有過交集,“之碣石”、“登碣石”、“臨碣石”、“觀滄海”、“刻石記功”、“遊宴群臣”,登高賦詩,等等。請高明的畫家,通過讀者的語言描述把他們想像中的景物畫下來,也許跟實際情況會有很大的出入。

    (二之一)



    亞    瑟



24

鮮花
66

握手
85

雷人
13

路過
52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