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世紀西奧多 · 德 · 拜耶繪《澳門全圖》銅版畫(文化局) 中西文化交融 多元文化共存 首批被評定動產彰澳城市特質 文化局近日完成編製《全澳第一批動產評定公開諮詢意見總結報告》。於去年十二月四日起至今年一月二日,對由澳門博物館持有合共四百件(套)之全澳第一批動產啟動評定程序,開展為期三十日的公開諮詢,期間收集到二百七十四份意見,普遍認同四百件(套)動產的價值及將其列作本澳被評定的動產。 關於是次評定工作,該局經檢視及分析澳門博物館館藏後,對其中具重要文化價值、資料齊備、評定條件成熟的四百件(套)動產啟動評定程序。涵蓋類型豐富,包括考古物、宗教聖物、瓷器、陶器、繪畫、版畫、書法、紡織品、家具(包括裝飾構件)、珍貴的手抄本、罕有的書籍、地圖及印刷品等,年代分佈涵蓋新石器時代至澳門開埠以來的各個發展階段,蘊含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能展示澳門歷史變遷,彰顯澳門中西文化交融、多元文化共存的城市特質。 公開諮詢期內收到二百七十四份意見,普遍認為本批次動產項目具歷史文化價值、具保護價值以及珍貴且稀罕。 管理機制受關注 其次,綜合公開諮詢期內收集到的附加意見,整理出九個具體討論議題,合計五十條意見。經歸納整理,九個具體討論議題中,“關注本澳動產類文物的管理機制”意見最多,指《文化遺產保護法》所以被評價為“立法理念新,具有前瞻性”,其中原因是其包含被評定為“動產文物”的規範;亦有建議就各範疇類別來劃分等級以區分管理和保護、成立委員會獨立管理評量,委員會或政府需對文物外借展負責等。 其次是“加強推廣和宣傳”,建議配合片區活化策略開辦主題展覽、建立虛擬展廳或主題博物館恆常開放參觀,以更生動形式多角度展現該批動產,以圖文並茂方式向各年齡層人士講解動產物件的歷史及鮮為人知的故事等。 打包捆綁成樣板 在“關注其他具特色、有意義或具價值的動產未被列入清單”方面,有意見提及個人收藏具重要價值的動產(如歷史地圖、版畫、陶瓷等)、荔枝碗的木船、大三巴哪吒展廳內的哪吒鑾輿、鏡湖醫院創辦人後人捐贈牌匾、新馬路規劃相關圖則等。在“關注動產評定方式”方面,有意見認同將澳門博物館的館藏,以“打包捆綁”方式,作為首批“動產文物”進行評定,為此後社會上零散的“動產文物”評定做“開路先鋒”,提供借鑒參考的樣板。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