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新聞小語)集思廣益 講好世遺故事

集思廣益   講好世遺故事



    文化局近日公佈同期諮詢社會各界的全澳第一批動產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定公開諮詢意見總結報告。前者涵蓋面廣,為澳門博物館持有合共四百件(套)珍品,彰顯澳門中西文化交融、多元文化共存的城市特質。後者分四大類共十二項目,獲坊間普遍認同及支持,建議一併列入非遺名錄。

    本批次待評定的四百件(套)動產,既有考古物、宗教物件、瓷器、陶器、繪畫、版畫、書法,不乏紡織品、家具、珍貴的手抄本、罕有書籍、地圖及印刷品等。可上溯至新石器時代,近至開埠後的不同發展階段,見證澳門滄海桑田,是講好澳門故事、中國故事的重要佐證。

    向公眾諮詢的十二非遺項目,多是傳統節慶、社區文化肌理的重要元素,都接地氣。如屬表演藝術類的舞龍、舞獅,屬節慶禮儀風俗類的春節,並存於春節活動之中。又如端午節及龍舟競賽,密不可分,傳承已久。同屬傳統製作技藝類的葡撻、杏仁餅、嫁喜禮餅及竹昇麵,遠近馳名,都是澳門的地道美食。

    全澳第一批動產已獲評定,當局宜盡快啟評第二及第三批,確保相關動產得到妥善處理、保存、修復和儲存,免遭自然或人為破損。上述十二項目從清單進入名錄,充分彰顯文化的多樣性,不僅壯大本澳非遺數量,也是對澳門多元文化的進一步認證。顯見小城尋常生活事,都是既矚目又入世的金名片。

    在“澳門歷史城區”快將迎來成功列入世遺名錄二十周年紀念日前夕,兩報告出爐正當其時。跨部門應藉此契機,細化宣講世遺與非遺、動產等關係,讓更多人尤其青少了解,除了世遺建築,澳門遍地是“寶”,不少古舊建築、傳統習俗都有其文化價值、歷史底蘊、人文意義,值得深度發掘、積極活化,帶動文旅、文創等多元產業發展。

    因變而活。官民宜共同努力,集思廣益,前瞻制訂更明確的保護世遺及非遺等措施,積極培養和鼓勵青年參與,讓世遺與非遺融入生活。



    夏  耘



81

鮮花
63

握手
56

雷人
78

路過
4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