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委員就自由波地規劃提出“片區統籌、分齡設計”理念。 關注危樓隱患青少心理社區空間規劃等 委員冀跨部門協作改善民生 多名中區社諮會委員針對舊區殘危樓宇、青少年心理健康、公共空間規劃等民生問題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委員們從跨部門協作、資源整合、政策創新等內容提建議,旨在通過精細化治理提升城市安全水平,完善公共服務體系,為澳門構建更宜居、更具韌性的城市環境注入新動能。 無縫機制支援青少 委員陳銘祺指出,澳門超過五千棟逾三十年樓齡樓宇存在安全隱患,尤其舊城區危樓在颱風季威脅居民與遊客安全。 他建議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完善樓宇數據庫,督促業權人維修,對無人管理危樓先拆除危險部分再追責;同時加強宣傳,推動舊樓成立管理機關,上調維修基金資助額。 委員譚梓濠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針對學業、家庭等多重壓力導致的心理問題上升趨勢,提議設立跨部門工作小組統籌政策;構建“社區——學校——專科”分級服務體系,如在社區設心理支援站、學校配專職輔導員;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必修課,開展家長工作坊;與高校合作培養專業人才,建立無縫轉介機制。 優化自由波地規劃 副召集人曾家樺就自由波地規劃提出“片區統籌、分齡設計”理念,建議根據南灣湖、西灣湖現有設施,針對不同年齡群體優化功能分區,實現運動、休閒、觀光閉環;採用模塊化設計提升場地靈活性,明確土地過渡性質;完善無障礙、氣候適應設施及交通接駁。 委員關艷娟聚焦幼兒教育保育,建議參考內地模式,增加保育人員崗位,加強政策與資源投入;完善保育員培訓考證體系,提供就業支援;設立先導計劃促進理論實踐結合。 閒置街市建表演場 委員蔡通針對鼠患問題,提出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清理雜物、疏通溝渠;利用熱成像等技術強化高風險區域巡查,公開防治數據;建立跨部門聯合機制,發動社區參與共治。 委員梁俊傑提議盤活臨時提督街市場閒置資源,將其改造為表演、展覽場地,填補林茂塘片區室內活動空間缺口,助力澳門“演藝之都”建設 。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