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筆雯集)爾雅論四方人性

爾雅論四方人性



    《周禮 · 考工記序》云:“橘踰淮而北為枳……此地氣然也。”常以此喻人由於環境的影響而由好而變壞。《晏子春秋 · 雜下十》:“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邪?”

    枳是甚麼?它的別名曰臭橘,聽此別號可以休矣,其味酸苦,不能食。橘、枳原是同一類的果木,但由於所生長的地點、土壤、氣候不同,而變成兩種不同的果實。

    同樣是植物,同樣是果,竟成兩樣不同的東西。其實人也一樣,出生之地不同,居住環境各異,其性格亦異。《爾雅 · 釋地》說:“太平之人仁,丹穴之人智,大蒙之人信,空桐之人武。”這是說:東方人仁愛,南方人智慧,西方人誠實,北方人勇敢。大概說得太籠統,其實還有很多遺漏而未舉,如奸詐、兇狠、殘暴、自私、專制、自大等等。此外還有兩種人,一種是大智若愚,另一種是大愚若智。

    文中說的“太平”、“丹穴”、“大蒙”、“空桐”,實際上是東南西北四方土地的代稱。郭璞注:“地氣使之然也。”意思說,四方人的人性不同,是地理條件的不同所造成的。這種觀念至今不變,我們常聽到一種議論說,南方人聰明而狡黠,北方人樸實好鬥。當然,這是就總體而言的,並不意味着認為南方人每個人都聰明,北方人每個人都勇武。有趣的是,現在流傳的南人智北人武的論調與《爾雅》丹穴之人智、空桐之人武的說法完全一致,也許這種說法確實具有某種客觀實際性。



    冬春軒



5

鮮花
42

握手
73

雷人
86

路過
52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