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腓尼基大作戰》海報 ![]() ⬆米高 · 施拿的演出, 是本片一大看點。 ![]() ⬅韋斯 · 安德遜延續 一貫的完美對稱構圖 安德遜盲盒之旅 ——談《腓尼基大作戰》 過去二十年以來,每次觀賞美國電影人韋斯 · 安德遜的作品,都有點類似時下流行的盲盒玩意,全因他包裝宣傳的“產品”,除了獨樹一格的視覺效果之外,觀眾幾乎無法預知每次的觀影體驗,到底是妙趣橫生、無聊至極、瘋狂胡鬧、抑或意想不到的發人深省。 安德遜作品題材多元,從影以來屢獲殊榮。他的《布達佩斯大酒店》曾獲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原創劇本,《犬之島》為他贏得最佳導演銀熊獎,《亨利 · 休格的神奇故事》獲得奧斯卡最佳實景短片獎, 亦先後八次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但站在觀眾立場,他不少電影也如榴槤,喜惡分明,反應兩極:愛吃的人奉為果王,討厭的人一嗅變臉,差點不省人事,他的新作《腓尼基大作戰》也不例外。電影講述由班尼斯奧 · 狄 · 多路飾演富可敵國的賈賈 · 寇達,指定在修道院當修女的女兒做他的遺產繼承人,然後自己開展新生活。但犯眾憎的他,多年來到處樹敵。分身家消息一出,兩父女迅即被各方敵對勢力盯上,務求置他於死地。 以戲論戲,撇除辨識度極高的影像風格,《腓尼基大作戰》在故事推進、對白設計、場面調度、角色塑造等方面皆未如理想。就全片的創作方向和理念而言,也隱約可見安德遜想以新作超越《布達佩斯大酒店》,但明顯力有不逮。安德遜一如既往,用每一個鏡頭去證明自己患上完美對稱構圖強迫症。每一個畫面,他都刻意追求工整,偶爾充滿童書內的插畫風格。但當形式壓倒內容,情節與人物便自然離地。電影中的大部分角色都平板古怪,演員也被要求仿效類似冷面笑匠的演法,語調平淡,情感壓抑,叫觀眾難以投入。 若安德遜想在《布達佩斯大酒店》中,以近乎極致的視覺藝術語言,重現對逝去日子的緬懷,捕捉一份時代的浪漫;以童話的包裝,去埋藏一道不忍回首的歷史傷痕, 那麼《腓尼基大作戰》則似乎想從歷史的碎片之中,尋找人類虛構本能的那一面鏡子,哪怕在他層層敘事與假設之中,歷史中的腓尼基,跟整部電影幾乎沒有太多關連。腓尼基的地理範圍,接近今天的黎巴嫩和敘利亞,在公元前兩千五百年已經存在。為了方便修築堡壘和防禦,大部分的腓尼基城鎮都建在沿海地帶,且互相獨立。腓尼基人善於航海與經商,在全盛時期一度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貿易,在中東和北非也建立過不少殖民點,成為當今地中海國家民族組成的一部分。 《腓尼基大作戰》中找不到腓尼基的歷史痕跡,有點像吃雞沒有雞味的感覺,總帶點給人欺騙的無奈。全片唯一的娛樂,就剩下一班實力派演員前赴後繼,湊成一個超強的星級綠葉陣容,當中包括湯 · 漢斯、威廉 · 達福、施嘉莉 · 祖安遜、標 · 梅利等等。先擱置片酬不論,荷里活的影帝影后做慣了太多正劇,渴望嘗鮮和突破,也不過是演員自我修養的一環。安德遜的另類黑色喜劇,正屬當今荷里活商業片之中的稀有品種,最緊要好玩大概成了吸引巨星雲集的原因之一。男主角班尼斯奧 · 狄 · 多路擅演粗豪角色,曾飾演古巴革命英雄哲 · 古華拉,因應《腓尼基大作戰》黑色喜劇風格,在瘋狂與真實之間拿捏得宜。飾演狄多路女兒的米亞 · 薛波頓是星二代,母親是英國演員琦 · 溫斯莉。《腓尼基大作戰》是米亞從影以來首次擔正女主角,面對一眾老戲骨,表現已算不俗。 反而在安德森精心設計的瘋狂宇宙中,片中飾演挪威昆蟲學家Bjørn的加拿大演員米高 · 施拿,表現相對得心應手。有份參演《腓尼基大作戰》的英國演員班尼狄 · 甘巴貝治,在康城首映後的記者會上如此形容兩人關係:“安德遜發掘並重用施拿,如同上帝發現了水源。”一如訪談中的經典對白,施拿稱自小已是安德遜的影迷,對方的《癲才家族》是他和母親的至愛,亦啟發了他日後的表演方式。《腓尼基大作戰》是施拿首次參與的安德遜電影,但只要看過他以前在《Juno少女孕記》、《弊傢伙…玩大咗》、《Barbie芭比》中飾演那類古怪宅男,抑或在《星級末日》、《叛逆90後》、《爆女大格鬥》中那個喋喋不休、把口唔收的衰仔無賴,你會發現他跟安德森電影世界中的角色和演法,出奇地無縫接軌,毫無違和感。在不慍不火的喜感之中,將Bjørn幽默和溫文爾雅的一面演得恰到好處。 韋柏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