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職普融通”育複合人才 近年政府通過“職普融通”,讓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再是一對平行線,通過課程融合、校企合作、產教聯動等,讓學生提早在高中階段有更多升學和職業選擇,為社會經濟轉型,產業多元發展輸送更多複合型人才。 特區政府確立“一加四”產業發展策略,以破解一業獨大,促進經濟社會多元協調發展,當中人才培育和職業導向是關鍵。本澳升大率長年高企,近年更高達九成七,但不少集中於行政、法律、經管、醫衛等學科,與新興產業和部分技術需求較高的行業難以完全對口。提早在高中階段,為學生提供更多職業技術的信息、課程以至實習機會,不影響學生繼續升大,也有機會直接就業,新模式漸為學生和家長接受。 現時通過“職普融通”,本澳中學將人工智能、國際餐旅、物聯網應用等課程融入高中教育,學生在高中階段接觸產業技術,為未來職業發展打下技能基礎。例如,有中學與華為合作開設的人工智能資訊管理課程,內容包括專業數學與工程知識,更提供企業實習機會,讓學子提前進入產業實踐場景。 校企合作與政策支援是推動“職普融通”的有效保障。政府通過資助學校開辦有關課程、加強師資培訓,更新教學設備,也須鼓勵學校與更多企業共建實踐基地,又或利用當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優先為職技課程提供場地支持,以解決學校場地不足;資助學生考取行業認證,提升技能的市場認可度,讓學生擁有升學與就業的雙重保障。 本澳經濟正深度轉型,就業問題面臨考驗,“職普融通”宜進一步探索推進。政府和教育界要更好瞄準產業前沿動態,優化課程,如圍繞大健康產業的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的區塊鏈應用等方向拓展教學內容;深化與龍頭企業合作,引入更多真實產業項目作為教學案例;強化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根據興趣與產業需求,規劃個人發展路徑。務求為社會培育出更多既懂技術又擅管理的“紫領人才”,為澳門經濟多元發展注入可持續動力。 夏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