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治沙鎖邊工程現場(新華社) ![]() 治沙工人在騰格里沙漠東南緣扎草方格(新華社) ![]() 在騰格里沙漠東南緣,隨着治沙工人將最後一列草方格穩穩扎下,這項跨越半個世紀的治沙工程,在騰格里沙漠寧夏境內實現全面“鎖定”。(新華社) 跨越半世紀全面鎖邊 我國第四大沙漠“被圍” 據新華社、中新網報道:隨着中衛市長流水村六月三十日上午穩穩扎下最後一列草方格,中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的騰格里沙漠跨越半世紀實現全面鎖邊。一條長一百五十三公里、最寬處達卅八公里的固沙鎖邊帶蜿蜒展開。 本報綜合報道 阻擋侵襲減少沙塵 寧夏固沙鎖邊帶是阻擋沙漠侵襲、保護黃河安瀾的關鍵生態屏障。中衛市地處祁連山與賀蘭山“兩山夾沙”關鍵節點,也是騰格里沙漠向東南擴張唯一出口。此次固沙代表寧夏境內騰格里沙漠最後的流動沙丘被鎖定。 沙漠鎖邊是指通過在沙漠邊緣建立植被帶等措施固定流動沙丘,阻止沙漠擴張。“草方格治沙”是中國最早向世界輸出的治沙方案。 據了解,當地即將迎來雨季,在草方格將沙子固定後,人們計劃在其中播撒草籽,種植沙生灌木,生長起來的植被能夠長久固沙。 “沙漠鎖邊能有效減緩風沙侵蝕,防止沙漠向周邊農田、城鎮蔓延,保護綠洲、交通基礎設施和宜居地帶,同時能顯著減少沙塵暴的沙塵來源。”中國林科院首席科學家、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長盧琦說。 曾成功治沙150萬畝 騰格里沙漠總面積約四點三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四大沙漠。地處騰格里沙漠東南緣的中衛市歷史上曾飽受沙害,經過一代代人不懈努力,中衛幾十年來累計完成荒漠綜合治理五百五十六萬畝,治理沙漠一百五十萬畝,將騰格里沙漠逼退廿五公里。 寧夏騰格里沙漠鎖邊可以追溯到廿世紀五十年代。為保證國家首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通車,“治沙魔方”麥草方格沙障由此誕生。如今,寧夏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並強化科技支撐,聯合科研機構創新應用人工藍藻沙結皮、刷狀網繩式草方格等新技術綜合治沙。 沙漠鎖邊全球借鑒 二○二三年中國“三北”工程攻堅戰打響以來,騰格里沙漠固沙鎖邊工程作為重點工程推進,兩年來綜合投資廿六億元。 “沙漠鎖邊不僅是生態修復手段,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鍵實踐,對全球乾旱地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盧琦說。 本月,中國——中亞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揭牌成立並落戶寧夏。合作中心副主任董燕彪表示,計劃通過發揮技術優勢,整合國內資源,構建合作網絡,為世界生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強勁的“中國力量”。 中國積極參與全球荒漠化治理,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一九九四年簽署《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以來,中國率先在全球實現土地退化“零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雙縮減”。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