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觀過載的全球狂想曲 在一件藝術品背後 有愿 今年,世界像過載的熒幕,圖像閃爍,令人窒息。從伊朗到以色列、美國再到全球,事件牽引出居伊·德波《景觀社會》的表象迷霧。小米SU7電車席捲中國。Tesla的Robotaxi在得州翻車,Optimus機器人與AI對談淡化失業危機。這些圖像將科技包裝為幻象,消費取代質疑。 中東衝突引爆景觀。六月,以色列空襲伊朗核設施,伊朗導彈報復特拉維夫。特朗普下令美軍轟炸,宣稱“核威脅全毀”,卻被質疑只是拖延。爆炸畫面與演說被剪成短片,在X與TikTok瘋傳,化為急速圖像。德波的景觀將地緣政治變娛樂,掩蓋油價與供應鏈危機。特朗普的民粹迷因,將全球拖入分裂狂歡。 香港的懷舊訴說終結。大富豪夜總會重開,試圖復刻上世紀八十年代紙醉金迷,卻與《今夜不設防》模仿夜總會的率真談笑呼應。如今,大富豪淪為商業懷舊道具,難復夜總會靈魂;蔡瀾離世,像關上一本老書,他的美食筆觸在短視頻時代無處安放。兩者交織,標誌真性情時代落幕,景觀包裝為濾鏡,掩蓋文化淺薄。 氣候災難、特朗普手勢、科技炫光,交織透不過氣的視覺洪流。德波的解方是“情境構築”,用行動戳破表象。迷因揭穿科技謊言,紀錄片還原真相,圖像也能成武器。二○二五年的景觀遊樂場令人眩暈,關掉濾鏡、走出熒幕,就能重寫劇本。你,準備好放下手機了嗎?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