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牙罅疏腳步密 人老了,稱之曰壽。其實壽者即是事物的使用期。《爾雅》對“壽”的解釋謂:“黃髮、齯齒、鮐背、耇、老,壽也。”這是說頭髮白而又轉黃,齒牙盡脫又生細齒,因年老而駝背,以及被稱為“耇”、“老”的都是長壽的表現。 以我自己而論,只有頭髮由黑而轉白,並沒有由白而轉黃,至於牙齒沒有盡脫,更無再生細齒。關於駝背問題,至今未有出現。被稱為“耇”者,這文縐縐的稱呼,在我居住的區域範圍,極為少見。 白髮轉青、牙齒復生,即是返老還童徵狀,從現代的情況看,發生在八、九十歲的老人是童年往事記得很清楚,反而今朝之事,下午即忘,廣府人有類似童謠的歌,無以名狀,姑名之曰《老翁謠》。描述老人的情況,可以說是“入木三分”,謠曰:“牙罅疏,腳步密,賓州(應是斑鳩)縮,肚臍凸。”且莫笑我。今日吾軀真難看,他朝君體也相同。不過這軀並不是供人“鑒賞”的。 人能活到老,就是長壽,而老的年齡標準,歷代都沒有一定的說法。《論語 · 季氏》皇疏云:“老,謂五十以上也。”而《禮記 · 曲禮上》:“七十曰老。”若以七十歲為“老”的標準,那麼古語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說,可見活到七十歲確實稱得上長壽了。“耇”字從老(省形)句聲,是個方言詞,詞義與“佝(佝僂)”同源。其實也是從人年老駝背的意思出發來形容老年人,所以《方言》解釋說:“鮐,老也。……秦、晉之郊,陳、兖之會曰耇鮐。”說明“耇”與“鮐”,都是從人老駝背而取義的。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