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求職 慎之又慎 暑假將至,青少年閒暇時間增加,部分人選擇打暑期工增加社會經驗和賺取零用錢。然近年詐騙犯罪盛行,手法多樣、形態多變,不法之徒或乘求職旺季之機,以招聘為名設下詐騙圈套。青少年求職,宜慎之又慎。 踏入鳳凰花開、夢想啟航時節,新一批畢業生將進入就業市場,加上在讀學生積極尋找暑期工,數千人投入就業市場,短時間難消化。環球經濟不明朗,本澳經濟結構亦進入深度調整期,目前失業率雖屬較低水平,但就業不足、結構性失業,加上年底衛星場退場,青年就業形勢面臨諸多挑戰,備受關注。 踏入求職旺季,犯罪團伙利用求職者就業迫切的心態,看準青少年涉世未深、缺乏社會及工作經驗,很可能精心設計騙局。年輕人或因社會經驗不足被騙金錢或從事違法工作,甚至參與犯罪,最終負上刑責;又或被利益蒙蔽被騙到外地,賠上前途,更危及生命安全。年初保安當局曾公佈至少五名澳門居民落入境外工作陷阱,絕大部分為待業或無固定工作的青年,更包括在讀學生。 “天下無免費午餐”。求職者要正視就業市場實況,警惕“在家輕鬆賺錢”、“高人工零門檻”、“掃二維碼報名”等筍工風險。尤其現今網絡求職管道與日俱增,青少年須謹慎選擇暑期工種及行業,多方求證了解求職公司的背景、工作內容等資訊,切勿輕信網上招聘訊息及輕易向他人提供個人資料。 有關部門宜針對時下青少年容易受騙的陷阱,結合實際求職騙案等,製作防騙教學圖文包等加強多渠道宣傳,共同提升防騙免疫力。舉辦更多適合暑假參與的活動、賽事及實習機會,讓學子善用餘暇。家長日常要與子女建立良性互動,多溝通,尤其適當關心假期生活及提醒從正確途徑找工作,並在子女選擇兼職時給予適當指導,避免受騙或誤墮法網。 暑期工本質是學生探索社會的起點,非生存的博弈。青年學子宜善用假期,更好規劃及探索適合自身職涯發展的路向,除暑期工,也可參與興趣課程或活動,將暑假轉化為增值的黃金期。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