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台抗日志士親屬訪川緬懷先烈



蕭開平在四川宜賓李莊古鎮參觀 (中新社)

    台抗日志士親屬訪川緬懷先烈



    “我們每次講抗戰,一定會講到‘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講到東北抗聯,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榮譽會長蕭開平近日受訪時如是說。

    連日來,蕭開平隨二○二五“文化抗戰川渝行”兩岸媒體採訪團,走訪四川宜賓、自貢、成都等地,追尋抗戰足跡、緬懷民族先烈。

    蕭開平是台灣屏東縣佳冬蕭家後人。一八九五年,日軍進兵台灣,蕭開平的高祖父蕭光明率鄉民奮起抵抗。一九四○年,其父蕭道應不滿日本殖民統治,經上海輾轉前往廣東,加入丘念台領導的敵後游擊隊“東區服務隊”。如今,蕭開平常年奔走於台灣各地,講述先輩抗戰往事,致力推動兩岸共同銘記這段民族記憶。

    弘揚愛國精神

    談及為何投身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蕭開平坦言,這與父輩的影響密不可分。“從小父親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一九九○年,他從美國留學歸來,發現台灣“去中國化”傾向漸顯,深感震驚與痛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我們成立台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的動因。”他說,協進會的設立,旨在凝聚抗日先烈後代的力量,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

    “台灣人參與抗戰,從華北到海南島,幾乎每一塊戰場上都有他們的身影,沒有缺席。”蕭開平強調,台灣從一八九五年起即成為日本殖民地,但許多台灣人早期就加入抗日行列,其後更有十餘萬人在大陸參與抗戰。

    走訪李莊古鎮

    此次來到四川,令蕭開平印象最深刻的是文化抗戰中心之一的李莊古鎮。“李莊當年不僅接納了當時‘國立同濟大學’、‘中央研究院’等重要機構,更保存了我們中華民族抗戰時期的教育命脈,是一塊不能忘記的歷史之地。”

    在李莊文化抗戰博物館,了解到抗戰時期曾在李莊求學的學子後來有幾十人成為兩院院士後,蕭開平感慨,“如果不是當年李莊接納了那些南遷的學府,這些人才也許不會有機會成長起來。”

    守護抗戰歷史

    在專訪中,蕭開平多次提及“共同記憶”。他指出,兩岸人民在抗戰中並肩作戰,都是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組成部分。

    “記住抗戰,是為了記住我們從哪裡來,也為了知道我們要往哪裡去。”在蕭開平看來,守護兩岸的共同記憶,民間力量仍大有可為。“我們希望通過家族故事、文化交流、青年互訪,讓年輕人更了解這個民族曾經怎樣浴血奮戰,才能走到今天。”

    (成都廿六日電)



    中新社記者  王鵬  岳依桐



16

鮮花
2

握手
88

雷人
57

路過
89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