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佳既是武師,也是動作替身和臨記。 從唐雞到唐佳 自發生不幸事件後,唐佳生於澳門、拿着兩元從澳門來港發展,繼而在陳錦棠劇團當小工等的事都已被廣泛報道,所以也不浪費篇幅。然而原名黃唐的唐佳,其藝名由來亦有一段小故事。 話說唐佳在陳錦棠劇團工作之初,由於年紀尚小仍未發育,顯得又奀又瘦,連做“勇”(舞台上的小兵)都未夠資格,所以只能做打雜幫工。也正因為他的身形奀瘦所以被起花名為阿雞,正是廣東話中以弱雞形容身體瘦弱者的意思。及後唐佳雖然隨袁小田學藝,體魄有改善,不再是奀瘦的弱雞,惟花名已被叫了多年,大家都習慣了,不僅劇團中人這樣叫他,連常到劇團採訪的記者都是這樣叫。 一九五四年,唐佳首次在任白及陳錦棠主演的《富士山之戀》中做臨時演員,再由師父袁小田引薦,正式投身電影界。不但做武師和動作替身,也做臨時演員。五年後,廿二歲的唐佳憑身手獲得賞識,正式為當時大行其道的時裝武打片做武術指導。由於身份的轉變,眾人也不好意思稱他為阿雞,資深傳媒人兼老牌娛記林檎提議改名,有人建議他用唐鶴做藝名,畢竟雞與鶴的種類相近,亦有鶴立雞群的意思。惟有嫌唐鶴發音不夠響亮,亦怕有廣東話中塘邊鶴的意思,最終還是由林檎一錘定音,選用了發音近似的佳字取代雞字,於是唐雞便成為了唐佳。 自從改名唐佳後,果然一直順風順水,工作量大增,有時一天開幾組戲,收入十分豐厚,足以自用之餘也夠他供養在澳門居住的母親和家人。 娛翁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