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冀政府加快利用閒置地,增社區設施。 ![]() 丁啟安(左)及曾家樺出席電台節目 居民:用閒置地增社區設施 倡設更多體育場所休憩空間 【澳門日報消息】政府公佈九幅閒置土地的臨時使用,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日探討有關地土的使用問題。嘉賓及多名居民贊同有關安排,希望政府加快利用閒置地,建議設置更多體育設施和休憩空間。 出席節目的城規師丁啟安認為,今屆政府土地管理上有很多新思維,尤其在臨時使用上持開放和積極態度,對社會是好事。由於城市建設需時,過渡期會出現土地閒置,過程中臨時使用閒置地是“雙刃劍”,能回應居民訴求,提高土地所發揮的效用,但對未來正式使用帶來麻煩,希望社會各界互相理解,達成共識。 清晰儲備臨用定義 丁啟安稱,政府需清晰土地儲備及臨時使用的定義,並指土地臨時使用的特點是投入較少、可恢復且容易更改用途或用途多樣,當中的具體情況需社會討論,建議可設分級制。之後再借助社團或諮詢委員會收集社會意見。閒置地的位置決定用途方向,政府既要收集居民意見,也要科學分析土地特點,通盤考慮,相信政府完善土地儲備機制後,未來臨時使用閒置土地的速度會提升。 市場機制發揮價值 中區社諮委曾家樺肯定政府逐步活化閒置土地。過去曾收到風順堂區及舊區學校反映體育場地不足,政府積極利用閒置地臨時改作自由波地,優先給予學校使用,填補學校運動場地不足,希望未來在空間運用及功能上發揮更大作用。他建議政府借“一戶通”開展線上問卷,廣泛收集閒置土地的當區居民意見及構想,讓居民有參與感;並建議若有民生區的臨時用地未有重要規劃,可考慮短期租借予民間商業團體經營,透過市場機制發揮土地價值。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