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斷章寫義)AI與“抄功課”

AI與“抄功課”



    研究人員找來五十四名參與者,讓他們戴上腦電圖設備,並要求他們在四個月內的時間完成多篇文章。他們被分為三組:ChatGPT組:使用ChatGPT輔助寫作。Google搜尋組:只能使用傳統的搜尋引擎。純大腦組:只靠自己的大腦思考與寫作。結果,長期依賴ChatGPT的使用者,其大腦連結性顯著下降。當他們被要求脫離AI、獨立寫作時,他們大腦內的活動模式看起來更像是寫作新手,而非經驗豐富的作者。這正是大腦外包的直接後果:你將建構論點、組織文字的認知重任完全交給了AI,就像請了代駕後,自己卻忘了怎麼開車。

    【摘自:〈MIT研究:過度依賴AI會帶來認知失憶〉,程世嘉,翻轉教育,二○二五年六月十九日】

    以往,做創作、做分析,抑或要整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無不需要運用智慧,突破前人基礎,又或是發掘最有效率的方法;而在一次次的失敗和嘗試後,個人的能力和思維都會有所成長。但當AI工具面世,所有的思考過程都化成一句或數句的指令,只需將指令逐一輸入,成果就會呈現眼前。

    這做法其實如“抄功課”無異。我們之所以要做功課,乃是因為學習的過程中,需要透過思考、實踐,逐步將外在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學問;而功課的設立,就是要評估大家對知識的吸收程度,繼而作調整或鞏固。不過,“抄功課”只是搬字過紙,過程中只有模仿,並無經過任何思考和分析,結果,功課可以準時交上,但一旦面對測驗和考試,一切也都無所遁形。

    求學期間抄功課,短時間或可蒙混過關,但始終會有測驗考試來逼使自己正視現實,但利用AI在工作中“抄功課”,只會一直沉迷,長此下去,只會泥足深陷,將思考能力完全奉上。



    穆    森



62

鮮花
95

握手
9

雷人
45

路過
6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