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天地人文的交融:從企業行動到文明共識



王華菁(右一)

    天地人文的交融:從企業行動到文明共識



    厚德載物處,生生不息時。在中華文明深厚的底蘊中,公益事業恰似其中一股奔湧的細流,而茅台以“天地人文”為經緯,正精心構建着可持續公益生態。

    在2025年“中國茅台 國之棟樑”啟動儀式上,資助方、受助方以及提供技術、資源等支援的第三方的同台亮相,隱喻着公益生態鏈的完整。

    黔嶺少年的代碼人生因為“茅台國之棟樑·希望工程圓夢行動”而開啟。2021年的開學季,潘澤站在貴州民族大學門口,迎新橫幅在秋陽下格外醒目。他攥着口袋裏的銀行卡,裏面有茅台資助的第一筆5000元助學金。

    助學金裏埋下了一顆“公益種子”。大二那年,潘澤在參加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時前往了紫雲縣格凸河鎮。大巴車在盤山公路上顛簸,窗外是連綿的喀斯特山峰,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走出大山時的忐忑。他給孩子們上課,看着孩子們求知若渴的亮晶晶的眼睛,忽然意識到,當年茅台資助的那筆錢,不僅照亮了他的大學路,也讓每個受助者都有機會成為照亮他人的光。

    如今,潘澤和大學同學創辦了一家科技公司。他帶領團隊研發智慧型機器人,專注于程式開發、人工智慧建模。“其實科技最動人的地方,不是多麼高深的演算法,而是它能解決真實的人間疾苦,”潘澤希望善意真的會像代碼一樣,在人與人之間傳遞、複製、生長。

    樸素的共情力,是公益事業中必不可少的情感。正如茅台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莉強調,茅台將“中國茅台·國之棟樑”助學行動全面升級為茅台公益品牌,以“1+2+4+n”路徑集群打造“中國茅台·國之棟樑”公益矩陣,是實現從助學行動到公益生態的價值躍升。

    深邃的藍色星空,五彩斑斕的向日葵花束,“星星的孩子”筆下的每一幅畫作都如萬花筒一般,折射出不同的色彩,映照着世界的多元。“這是星星計劃藝術療愈成果。”廣州市潤軒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家生輕觸畫框回憶,在得知國內孤獨症診斷資源匱乏後,他通過中科院的院士朋友聯繫到專家,啟動早篩工作。

    劉家生的“慈善信託”實踐開闢了公益專業化的新路徑。作為中國首個聚焦孤獨症群體的信託發起者,他所支持的神經多樣性研究成果已轉化為多所學校的教學方案。

    這種“資助-成長-反哺”的迴圈,使茅台公益IP超越企業社會責任範疇,昇華為全民參與的精神契約。

    從教育到文化傳承的善行,是精神的昇華,也是必然的結果。

    在廣州藝術博物院的“五色·萬象”展廳,策展人王華菁看着一組特殊的色卡——石青、花青、朱砂等傳統顏料——被轉化為國際色彩通用值。在“東方傳統色彩計劃”中,茅台以“緗葉”“絳紗”等傳統色為筆,在文明的調色盤上勾勒出“何以中國”的答案。

    茅台支援的《尋色中國》紀錄片,讓沉睡的東方色譜成為Z世代追捧的文化IP。它用現代傳播語言,讓古老智慧重新“活”在當下。在這場色彩與責任的交響中,是一家企業對文明根脈的溫柔凝望。

    茅台將社會責任熔鑄於生態、鄉村、教育、文化的四重維度。從天地經緯,到大地根脈,再昇華為人文光輝。

    縱觀茅台的發展歷程,同樣也是一部與土地、與人、與傳統緊密相連的歷史。正如茅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所說:“茅台生長在大山,註定有山一樣的責任與擔當。”最好的公益,是像山一樣包容和等待,讓受助者長出饋贈世界的力量。

    在“日拱一卒”的堅守中,茅台30餘年超100億元的社會責任投入不斷豐盈:真正的文化傳承,不在於宏大口號,而在於細水長流。

    當千萬人在公益實踐中體會到“予人玫瑰”的精神愉悅時,一條從助人到互助的閉環已然形成。茅台“國之棟樑”構建的公益生態鏈,本質上是對“厚德”精神的當代詮釋:它不再是少數人的道德自覺,而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這也讓“國之棟樑”從企業行動標籤,昇華為全民精神契約。

    所謂棟樑,是讓每粒種子都有破土的力量;所謂厚德,是給每段人生點亮尊嚴的微光。天地之大,不過一杯酒的溫度,人間至善,恰在舉杯時的擔當。



    (資料由客戶提供)



40

鮮花
61

握手
3

雷人
49

路過
60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