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叛 有些物品不按說明書來使用,效果卻意外的好。網絡上經常有影片推薦各種商品的另類用法,把實驗用的離心管當作旅行時的分裝瓶,把細胞培養皿當作裝飾盒,把花盆當成收納用品,反過來又用外形討喜的水杯種植小盆栽。花盆本該栽花,水杯本該盛水,物品的用途似乎都被名稱所限制,不栽花,不盛水,便是對宿命的背叛。 一根煙斗的宿命是甚麼,不能被燃點的煙斗是否還算得上是煙斗?若煙斗的形象被畫家描繪在畫布之上,那麼人們所看見的到底會是一幅畫,還是煙斗?馬格利特的《圖像的背叛》中,既呈現了煙斗的形象,亦以文字的方式表達了“這不是一根煙斗”,一正一反,畫作與觀者之間彷彿產生了交流,一來一往,在眾人眼中,這既是煙斗,又不是煙斗。 認知裡,硬幣往往只有正反兩面,世上難以有既是又非是的存在。煙斗是煙斗,花盆是花盆,水杯是水杯,人是人。人不能當水杯、當花盆、當煙斗,人只能是人;可有些人偏偏想要當天上飛的鳥、當水中游的魚、當佇立在林間的百年樹木,於是便不得不背叛人這身份,去飛去游,去跑去跳,去靜下來於大自然中重新思考何謂人。 仍在呼吸的我們被稱之為人,可在這名稱背後,我們到底又有甚麼憑據能夠自證。長年待在實驗室的離心管,是否也能有天跟隨行李箱前往異鄉?埋首於數據裡的科研人員,會否也有機會背上行囊成為旅行家,背叛了身份,不務正業的人們能否發現意外的美好?外展社工可否去鑽研手作,平面設計師能否花時間去改良泳姿?要是生活始於把握在自己手裡,那麼到底是誰背叛了誰,才讓本該是人的我們,活得不再像人,或活得不再像自己。 林 格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