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國際邀請賽落戶杭州 ![]() 卡牌間有相生相尅的效果 ![]() 雙方從卡彩抽選三張,投票決定該回合特效。 ![]() 參加首屆國際邀請賽的港澳台代表隊 ![]() Steam上《FragPunk》在線玩家人數不斷下跌 《FragPunk》為FPS注入新氣象 FPS一直都是最熱門同時又最容易理解的電競項目,核心玩法上每一款差別其實不大,上一次有明顯創新元素的遊戲要數引入大逃殺概念的《絕地求生(PUBG)》。但最近終於再有新的挑戰者,由網易旗下“Bad Guitar Studio”開發的《FragPunk》,正為FPS界別帶來了一股新氣象。 乍看之下,《FragPunk》和傳統FPS對戰遊戲差不多,同樣採用了玩家熟悉的5V5“爆破模式”框架,一方安裝炸彈、另一方拆除或擊殺所有敵人,但遊戲的真正靈魂,在於其引入了“卡牌”系統。這些卡牌的效果將徹底改變該回合的戰場規則。例如“大頭”卡,可以讓所有敵人的頭部模組瞬間放大,更容易被爆頭;又或者可以使用相反效果的“無頭騎士”,讓我方全員免疫爆頭傷害。卡牌之間也有相生相克效果,例如“無頭騎士”配上“四肢免疫傷害”,該回合幾乎無敵。也有強制“全員只能使用近戰武器”,讓槍戰瞬間變成刀光劍影的肉搏亂鬥。這套系統的深度不僅在於卡牌本身,更在於資源管理的博弈。每回合開始,隊伍會獲得固定的“碎片點數”用來投票。是要將點數孤注一擲,啟動當前最強的卡牌?還是選擇保留實力,靜待之後出現更具翻盤潛力的神卡?這個決策過程,極大地考驗團隊的臨場判斷與戰術賭博。 這種設計不僅為玩家帶來了截然不同的體驗,更對觀賞性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對於普通觀眾而言,要看懂《特戰英豪》、《CS》等傳統FPS項目的精妙戰術佈局,都需要一定的遊戲知識門檻。但《FragPunk》的視覺衝擊力卻簡單易明,“所有人腳下都變得濕滑”、“地圖上下顛倒”等腦洞大開的場面,無需任何解釋就能帶來最直觀的娛樂效果,讓每一回合都充滿未知與驚喜。這正是《FragPunk》與傳統FPS的分別,將“隨機性”和“適應力”提升到了和戰術核心同樣的高度,而不只是追求一種基於純粹技術、高度可預測的公平對決。 作為一款新遊戲,《FragPunk》的電競生態雖處於萌芽階段,卻已展現驚人潛力。遊戲上線首周,Steam平台同時在線人數便一路飆升至超過十一萬人,為了加強宣傳,開發商更舉辦了“Twitch Rivals”賽事熱身,邀請了北美兩大FPS巨星Tenz與Shroud進行對決,引發了全球粉絲的圍觀。這類充滿娛樂性的表演賽,完美契合了《FragPunk》的調性,也透過明星選手的影響力,將其獨特魅力傳遞給了更廣泛的觀眾。之後再舉辦了首個官方國際邀請賽,把全球分成七個賽區,透過公開賽選出代表隊最後齊聚杭州一決高下!不過美中不足是賽事的製作水平雖高,但宣傳不足,整體觀眾數字並不理想。而且在更新方面開發團隊回應遊戲社群的訴求較慢,導致遊玩人數已經從高峰時期大跌七成。 總括來說,《FragPunk》並非要取代《特戰英豪》及《CS》等傳統FPS的地位,而是在一個趨於飽和的市場中,憑藉其獨特的卡牌機制,開闢了一條屬於自己的賽道。它證明了競技不只有嚴肅與精準,也可以充滿歡樂與變數。遊戲的未來能否重回高峰,取決於開發團隊後續的營運與調整,但無論如何,它為FPS電競帶來的創新思路,已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撒力斯、龍流星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