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新電路材料受損後還能自我修復 ![]() 新型可回收電路材料助力電子垃圾再利用 新材料讓電子垃圾告別“堆填區” 電子產品常因回收過程複雜、回報低而在使用後被丟棄,成為電子垃圾。美國研究人員近期開發出一種新型可回收電路材料,可讓電子產品更容易分解和重複利用。 聯合國機構二○二四年發佈的報告顯示,二○二二年全球範圍內共產生約六千二百萬噸電子垃圾,其中僅有不到四分之一被回收利用。而且電子垃圾產生量增長速度遠高於回收量增長速度。在過去十二年中,全球電子垃圾數量幾乎翻了一番,從三百四十億公斤增加到六百二十億公斤,相當於一百五十五萬輛集裝箱卡車的容量,預計到二○三○年,全球電子垃圾量將達到八百二十億公斤。 然而,報告預估,只有一百三十八億公斤,即約佔總量百分之二十的電子垃圾將被回收,並且這一數位將保持不變。這表明,人們扔掉的電子產品越來越多,而回收率卻跟不上。 有見及此,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期在美國《先進材料》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的一種全新電路材料不僅可回收和可重複配置,而且受損後還能自我修復,同時保留了傳統電路材料的強度和耐用性,這為解決電子垃圾問題提供了一個潛在方案。 研究團隊研發的新材料基於“類玻璃高分子”,即Vitrimer材料。這是一種可以重塑和回收的動態聚合物。他們將這種多用途材料與液態金屬液滴結合,後者起到載流作用,就像剛性金屬在傳統電路中所起的作用那樣。通過將高性能、適應性強的聚合物與導電液態金屬相結合,新電路材料在許多條件下都能保持穩定。 “我們研發的材料不同於傳統電子複合材料,其製成的電路板非常有韌性,功能強大。即使在機械變形或損壞的情況下仍然可以工作。”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副教授邁克爾 · 巴特利特說。 在回收方面,傳統電路板涉及幾個能源密集型的解構步驟,會產生大量廢物並浪費掉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貴重金屬部件。而研究團隊的新材料電路板回收不僅簡單,還可通過多種方式完成。該新型材料電路板可以在使用壽命結束時通過鹼性水解解構,實現液態金屬和LED等關鍵部件的回收。 “傳統電路板是由永久性熱固性材料製成的,很難回收。”該校的助理教授喬許 · 沃奇說,“而我們的動態複合材料在加熱損壞後,可以進行修復或重塑,電氣性能也不會受到影響。現代電路板很難做到這一點。” 雖然電子垃圾的產生無法避免,但該研究朝着讓更多電子產品走出垃圾填埋場邁出了關鍵一步。 月 比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