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窮兵黷武加劇中東亂局 在以色列與伊朗衝突中,美國還是落場了。美國總統特朗普廿一日晚確認,美軍空襲了伊朗三處核設施。美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廿二日稱,美國“午夜之錘”打擊行動“基本摧毀了伊朗的核項目”。但伊方消息稱,美軍襲擊對伊核設施未造成重大損失。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廿二日透露,美軍出動了超過一百二十五架戰機參與打擊行動,發射約七十五枚精確制導導彈。從美國起飛的七架B2轟炸機在福爾道和納坦茲核設施處共投下十四枚鑽地彈;對伊斯法罕核設施,一艘美國潛艇向目標發射了逾二十枚戰斧導彈。 美國媒體認為,特朗普政府選擇此時空襲伊朗核設施,部分原因是白宮認為伊朗軍力近來不斷被削弱,空襲可以“完全根除”伊朗核項目。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名譽會長理查德·哈斯分析,美軍發動襲擊或許是對外交手段失去信心,或是擔心伊朗開始轉移部分核設施。 美國對伊朗動武,推升中東緊張局勢,加劇衝突外溢風險,給整個地區帶來持續的災禍。 首先,伊朗必然會對美國回應。雖然美方宣稱今次行動是“美國計劃的全部”,但伊朗反擊已箭在弦上。根據伊朗之前的威脅,如果美軍親自落場打擊伊朗核設施,伊朗必然會打擊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因為美軍在中東的軍事基地離伊朗很近,打擊美國的軍事基地要比打擊以色列目標容易。 其次,美國軍事介入的影響將不僅限於伊朗和以色列,而是整個地區,支持伊朗的地區力量勢必採取行動,整個地區可能陷入失控的混亂和軍事動盪中。也門胡塞武裝廿二日譴責美國對伊朗的軍事行動,並稱將重新開始襲擊美國在紅海的船隻。 再者,美軍介入中東衝突,勢必加劇外溢風險。伊朗議會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庫薩里廿二日表示,伊朗議會已得出結論,認為應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但最終決定權在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手中。霍爾木茲海峽位於阿曼和伊朗之間,連接了東部的阿曼灣和西部的波斯灣,是海灣地區石油輸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全球約三分之一的海運原油貿易都要途經霍爾木茲海峽。如果伊朗封鎖該海峽,勢必衝擊全球能源供應。 分析認為,伊朗對美軍襲擊的回應或許不僅局限於軍事領域,伊朗或許會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美國智庫軍備控制協會核問題專家凱爾茜·達文波特指出,美國可以摧毀伊朗的核設施,但無法消除相關技術知識,美軍襲擊反而會刺激伊朗加快研發核武器。另外,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廿二日表示,一些國家已準備直接向伊朗提供自家核彈頭。 美襲伊朗,打開了暴力循環的“潘多拉盒子”,引發國際社會強烈譴責。武力不是解決國際爭端的正確途徑,必須推動伊核問題重回對話談判的政治軌道。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