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空山新雨晚來秋



大衛 · 霍克尼作品集封面

    空山新雨晚來秋



    一句“年齡不過是數字”,就如放了味精的心靈雞湯,或收一時精神振奮之效,但如果用來形容英國當代畫家大衛 · 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藝術人生,卻又相當貼切,說服力十足。

    今年四月至八月,巴黎一場由著名奢華品牌旗下的路易威登藝術基金會主辦,名為“David Hockney 25”的藝術回顧展,展出霍克尼作品逾四百件,創作年份由一九五五年至今。從炭筆畫、油畫、膠彩、以iPad和手機創作的數碼作品、以至影片裝置等,七十年來佳作紛呈,靈感不絕。霍克尼直言今次展覽規模是史上最大,對他意義非凡。

    跨世紀的創作旅程,霍克尼一直孜孜不倦,即使年近九旬,仍在不斷學習新事物,與時俱進,並樂在其中。他多年來拒絕被歸類成任何流派。有西方研究藝術史的學者認為,霍克尼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波普藝術的發展,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展覽的核心內容是過去二十五年他在英國的創作,但他早年不少畫作,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霍克尼風格獨特,色彩鮮明,擅長捕捉日常生活細節,以充滿詩意的方式描繪,這種以個人情感導向的畫風,在他早期的畫作上尤為明顯。一九五五年,十八歲的霍克尼畫了《我父親的肖像》,成為他日後專注肖像畫創作的起點。到了六十年代,霍克尼移居美國加州,對洛杉磯的自然風景、享樂主義、棕櫚樹和游泳池甚為着迷,他的《更大的浪花》和《藝術家肖像:泳池旁的兩個人》便是最好的證明。二○一八年,《藝術家肖像》在紐約以超過九千萬美元成交,創下當時全球在世藝術家作品的最高拍賣價紀錄。

    踏入七十年代,美國掀起反戰浪潮,左翼思潮此起彼落,嬉皮文化大行其道,社會保守勢力節節敗退。乘着波普藝術興起之風,霍克尼在美國更是如魚得水,名利雙收。從意識形態角度看,波普藝術反權威,抗拒傳統學院派,虛無主義成為其精神核心,同時對流行時尚影響深遠。當時霍克尼開始了雙人肖像創作系列,主要畫作包括《克拉夫婦和佩西》。有別於倫敦時期的傳統與含蓄,加州時期的霍克尼用色大膽、構圖簡約,擅於表達陽光、室內與戶外交錯的空間感,同時透過畫中人物描繪同性之間的情感,挑戰當時保守社會的禁忌,開一代風氣之先。

    過去二十五年,霍克尼將事業重心搬回英國,在倫敦、諾曼第和約克郡之間穿梭遊歷,以藝術和大自然對話。晚年他擁抱數位科技,以電子產品創作,貫徹終身學習的精神。例如他在二○一一年以iPad繪畫的《春臨沃爾德蓋特,東約郡》,筆觸模擬水彩及油彩效果,構圖簡潔,色彩亮麗。還有《五月盛放在羅馬路上》、《華特附近的大樹》等風景畫,反映了他對四季變化、以至生命更深層的細微觀察,別有一種離塵脫俗、返璞歸真的超然。



    王少保



71

鮮花
76

握手
41

雷人
58

路過
2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